清明时节小长假 养生正当时

2016-04-04 10:33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清明时节小长假养生正当时

4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节气,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气候逐渐转暖,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但这时正是冷暖空气冲突剧烈的时候,海洋上空的暖湿空气日益加强,经常不断地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忽冷忽热、时晴时阴的雨闬闬天气。但在南方尤其在广州及珠三角到了这节气的中后期,则已有初夏的感觉了。

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重要的节气,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拖延”“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在我们城市里也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之说。由此可见,不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清明都是一个让人们值得重视的日子。

而就中医而言,清明也是重要的养生时节。清明时清气上升,《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正是养生的重要时节。

与自然同气相求

清明是农作物一年播种的好时机,同样也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人们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早晨应5点前起床。5点为一日的“惊蛰”,不起床会压制气血运行的通道。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

人们在晨练上可多做户外活动,多与绿树青草接触,达到与自然状态同气相求的目的;从心理上轻松自然,放下烦恼与沉重,与节气同气相求;从饮食上补充一些营养之物。但要谨慎温补,尤其是针对今年“火运太过”偏热的气候特点,内火过盛者尽量避开温热性的食物,如:白酒、精白面(可吃全麦面)、辣椒、生葱、生蒜等热性食物;狗肉、羊肉、海虾、海参、鲢鱼、桂圆、甜橙、木瓜、韭菜、茴香等温性食物。以免内火上壅太盛引起头晕、头昏、头浑、胸背烦热之症。

清明时节讲养生,贵在与自然同气相求。人的许多病与饮食、起居有关,其中,吃与年运、节气和气候相逆的食物,如同吃错了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双杀”阳气,晚睡耗杀阳气,晚起扼杀阳气。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饮食、起居,于身体和精神都是很有益处的。

调养肝脏很重要

清明节祭祀,看到亲人的墓碑,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而悲伤过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清明前后人们不要过于悲伤,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北方的清明还处于春季之中,因此,养生的重中之重还是调养肝脏。调养肝脏有“养肝”和“清肝”之分。具体方法包括以肝养肝、以味养肝、以血养肝和以菜养肝等。清明前后,不妨多喝些菊花茶,能够疏风清热、平肝、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饮食方面多吃点枸杞子粥、黑木耳炒猪肝、黑芝麻红枣粥、春笋炒肉丝。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糯米、黑米、红枣、牛肉、猪肚、鲫鱼等对肝也有保健作用。更要多饮水、少饮酒。

清明时节是一年养生的重要时期,在中医理论机体生长也在于春季,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益。大家应在这段时间穿比较宽松的衣服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锻炼。

在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清明时期饮食方面,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群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予以避免。"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而人在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时节饮食宜温,多进食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清明时期还适合进食地瓜、白菜、萝卜、芋头等食品温胃祛湿,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进食笋、鸡等,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例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注意预防高血压

清明这个节气,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高血压是指体循环内,动脉压持续增高而言,并可伤及血管、脑、心、肾等器官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也较正常血压者高出3—5倍。中医对本病的辨证要点,除观察血压变化外,还要对病人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进行分析。病因多见年老体虚、情志失调、劳倦久病、饮食偏嗜等。其病理主要为阴阳失调,本虚标实。常见证型有:阴虚阳亢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时潮红,四肢麻木);肝肾阴虚证(头晕眼花,目涩而干,耳鸣耳聋,腰酸腿软,足跟痛);阴阳两虚证(头目昏花,行走如坐舟船,面白少华,间有烘热,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有水肿)。患有高血压的人在进行养生时,应针对阴阳失调,本虚标实的病理,以调和阴阳,扶助正气为大法,采用综合调养的方法,如情志调摄。因为本病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在情志不遂,喜怒太过之时,常常影响肝木之疏泄、肾水之涵养。

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外界的不良刺激,长时间的精神紧张、焦虑和烦躁等情绪波动,都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因此,在调摄过程中的情志方面,应当减轻和消除异常情志反应,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选择动作柔和,动中有静的太极拳作为首选锻炼方式;避免参加带有竞赛性的活动,以免情绪激动;避免做负重性活动,以免引起屏气,而引起血压升高等。饮食调摄方面,须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对形体肥胖者,须减少甜食,限制热量摄入,多食瓜果蔬菜。对老年高血压者应特别强调低盐饮食,在降低摄盐的同时,还应增加钾的摄入,如多食用蔬菜、水果类食品。

(本网据中国新闻网、新华网、凤凰网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