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菜园”咋吃菜难?
供需有矛盾,私企市场垄断进岛蔬菜批发
海南号称中国“南菜园”,为何却在蔬菜上出现重重供需矛盾?
记者调查了解到,本地蔬菜淡季自给率仅为40%左右,旺季自给率也只有60%上下。其次,海南因其独特气候条件,叶菜种植成本偏高,农企、农民更多选择种植瓜菜,大量叶菜需从岛外补充。每年海南从岛外调入的蔬菜总量约80万吨,占全省全年蔬菜消费量的47%。
“本地蔬菜存在严重的季节性和结构性缺陷。”海南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龙生说,2012年省政府与全省18个市(县)长签订了菜篮子责任状,将13.8万亩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目标分解到各市县。完成了这个目标,本岛蔬菜自给率就能达到70%,但从掌握的实际情况看,各市县都没有种满。
从需求看,海南常住居民对蔬菜的需求量基本稳定,但是,在冬季旅游旺季,上千万游客以及上百万“候鸟”人群涌入海南,让海南蔬菜的需求量在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菜价较大波动。
从中间流通环节看,除了批发环节,零售末端的市场建设缺陷也是菜价偏高的重要原因。去年底,海口成立了首家国有公益性菜篮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符明全说:“零售网点空间布局不合理,网点总量与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不相符是末端的问题。”据他介绍,目前海口全市78家农贸市场中,只有9家属于国有,其余均为民营。
“一方面需求量大增,另一方面岛内供给严重不足,进岛蔬菜批发又被一家私企市场垄断,加上监管不力,菜价岂能不高?”海南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秘书长黄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