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灭蚊你该知道这些“招数”

2016-03-30 18:08 海南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防蚊灭蚊你该知道这些“招数”

海南天气转暖,人们终于脱下厚厚的冬装,尽享阳光。然而,不少细心的人发现,蚊子卷土重来,滋扰生活。

“白天不能在水多草多的地方,晚上必须要挂蚊帐,否则一天下来一定会被咬好几个包。”海口市民李峰说道。除了滋扰,蚊子还会传播疾病,为此我省发动“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同时省卫生计生委支招防蚊灭蚊“秘籍”。

据了解,蚊子是夏秋季节非常多见的一种有害昆虫,可传播许多疾病,影响人体健康。蚊子可以传播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东部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脑炎病毒、辛得毕斯病、基孔肯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圣路易斯病毒、西尼罗病毒等,可引起脑炎、出血热、肝炎、发热、轻度不适、关节炎等。

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蚊虫活动期较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每年3月—4月蚊虫密度出现第一个高峰,10月又出现一个小高峰。因此,应在蚊虫密度达到高峰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我省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和赛事活动频繁,游客和来宾数量逐年增加,如果不能做好灭蚊工作,一旦寨卡病毒等蚊媒传染病传入,其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必然是不可估量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介绍,今年以来,省爱卫办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以及全国爱卫办的部署,已经组织开展了“清洁家园 灭蚊防病”春季爱国卫生运动,还结合保障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顺利举行开展一系列灭蚊防病活动,成效明显。

对于广大市民该如何防蚊灭蚊,省卫计委告诉你必须知道的:

你该认识它:“伊蚊”俗称“花斑蚊”。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叮咬人的为雌蚊,一旦吸饱了血,需要休息3天后产卵。这些卵可以在无水情况下存活达一年之久。一旦在有水环境下,只需要少量的死水,这些卵就可发育成幼虫(孑孓)和成蚊。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伊蚊的良好孳生地。

你该防它叮咬: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所以,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最好是浅色衣服)、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

你该清除它的孳生地:清除积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虫孳生地可以预防寨卡等病毒流行。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马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