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仍存业绩压力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小南国为提振业绩所推出的一系列转型措施仍是围绕着小南国本身中高端市场定位展开的。对此,小南国方面表示,从目前运营状况看,小南国所在的中高端餐饮领域仍存在着市场需求及增长空间,小南国旗下的高端品牌慧公馆去年同店增长达到20%,这一数字是大众餐饮目前很难达到的。大众餐饮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而小南国在大众餐饮领域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因此仍将坚守中高端市场。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小南国的转型举措的确有利于公司扭亏,但长远的战略布局在短期内收益有限,收缩门店必然将降低公司的整体营收,因此小南国在短期内很可能仍将面临亏损的压力。此外,在中高端餐饮市场虽然有回暖迹象,但仍处低迷状态,所占的市场份额更是大幅缩减,因此小南国在该领域的优势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凸显。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小南国剥离不良门店,引入、孵化新品牌,多业态发展是其自救的方向,但是新品牌的培育将消耗企业大量的时间、人力及资金成本,新品牌是否真的能适应市场发展也有待检验。其中,小南国所倾向的国际品牌在国内落地的难度则更大,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控因素,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并接受这些品牌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宣传。对此,小南国相关负责人也坦言,让消费者知道新品牌与小南国之间的联系的确是个难点,因此,小南国将会把上海小南国、南小馆、TheBOATHOUSE、WolfgangPuck四个品牌同时进驻即将开放的上海迪士尼,一方面利用迪士尼的高人流带动营业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对小南国旗下相对“生僻”的品牌与小南国进行捆绑宣传。
此外,若要实现多品牌商品化的策略,则要求小南国在孵化品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被孵化品牌的附加值。小南国目前引入及孵化的品牌与小南国自有品牌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产品差异也很大,这样虽然有利于降低品牌之间的竞争,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小南国的精力。这一问题也可能同时出现在产品商品化方面,从自有门店销售转为多渠道销售,虽然拓宽了小南国产品的销售渠道,释放了其产品研发优势,但同时也将对小南国现有的产能提出挑战,小南国须在产能与需求方面重新寻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