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鱼腥草做注射液?算了,还是让野菜君乖乖呆在碗里吧!

2016-03-29 19:27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鱼腥草,还是乖乖呆在碗里吧!

就像我们不能靠吃青霉来获得青霉素一样,把鱼腥草做注射液,风险更高。如果没有医生指导,还是让它老老实实呆在碗里,做一枚安静的野菜君吧。

“多亏”环境、食品问题,让以前上不了台面的乡下野菜纷纷成了我们的桌上客,绿色、天然、无污染,加之中医赋予的清热解毒等食疗作用,犹如“傻白甜”的姑娘一般的野菜被我们当作宝贝一般。

最近和朋友去一家号称食材天然的小饭馆午餐,老板推荐一份春天野味菜——凉拌鱼腥草,放入盐、酱油、白糖、醋、香油、红油、炸好的辣椒油拌匀,那味道一个酸爽,喜欢的很喜欢,厌恶的很厌恶,最重要的是,据老板介绍,鱼腥草具有药食同源的作用,吃了还能预防流感,消炎抗病毒。尝试过后,那种似鱼非鱼的特殊腥臭也就不那么难以忍受了。

其实对鱼腥草早有耳闻,西南一带唤之折耳根,据说那里的人对其情感犹如广东人之于榴莲,可谓“我之蜜糖,彼之毒药”。《中国植物志》一书对鱼腥草的描述开篇就是“腥臭草本”,作者的厌恶之情跃然纸上。但鱼腥草的极臭味掩盖不了它的强大作用。

虽然鱼腥草的腥味不大讨人喜欢,但是鱼腥草的药用价值正在于此。发出这种味道的是被称为鱼腥草素(癸酰乙醛)的化学物质。不知道,它跟菜市场大妈的“下火”理论是如何勾搭上的,但要肯定的是,它们确实拥有抗菌消炎的能力。鱼腥草素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肺炎链球菌等病菌生长,这些病菌可是让我们发烧、咳嗽、嗓子疼的罪魁祸首。

但有效成分癸酰乙醛容易挥发。古人用鲜鱼腥草绞汁治疗一些感染,有点道理,后来居然有了中药注射液这种大杀器,喝进肚里应该是没问题,但绕过消化道屏障的保护直接打进血管还是需要斟酌,这些注射液多是鱼腥草的乙醇提取物制剂,成分相当复杂。200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停用鱼腥草注射液,因为不良反应严重且多发,时有致死案例。

其实别说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都出现过不良反应事件。中药注射剂成分往往复杂,在工艺技术有限的情况下,不良反应在所难免。古代中医针对个体辨证用药,每个人用多少量有拿捏,但变成了中成药后很多情况下成了患者自行用药,剂型一旦从口服变成静脉注射,危险性相应加大。

说回鱼腥草,其药用价值与其臭味一样齐名,以至于民间常常有人自当医生,挖鱼腥草来治病。结果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汪大妈,平时喜欢做点药膳,她听朋友说,吃鱼腥草清热解毒,就跑到山上采了一大袋总有半斤。以前没吃过,具体怎么做也不懂,就洗洗干净,直接加水煮汤喝。连喝了好几碗,结果大妈开始全身发冷,乏力、恶心、打寒战,被家人直接送进了医院。

说到底,鱼腥草就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小菜。就像我们不能靠吃青霉来获得青霉素一样,随便把鱼腥草当药膳也不明智。做注射液,风险更高。如果不是医生,如果没有医生指导,我想还是让它老老实实呆在碗里,做一枚安静的野菜君吧。李劼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