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孙伙计,心提到嗓子眼儿

2016-03-28 19:50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照顾孙伙计 心提到嗓子眼儿

帮子女看孩子,被老人戏称“这是待遇”,亲家之间抢着带娃的事儿并不鲜见,可照顾孙伙计这事儿,有时也挺揪心。为了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不仅拼了,还忍了,当真是功劳、苦劳、疲劳,齐活。

故事一

姥姥一照顾 孩子就病

“我也不知道,怎么孩子让我一带准生病!”小浩姥姥一脸懊悔,觉得自己没那“金刚钻”揽这“瓷器活”有点含糊,“万一宝贝疙瘩在我这出啥差错,先别说亲家怎么埋怨我,我怎么跟女儿交代!

原来,由于小浩父母工作忙,自半岁开始孩子就半个月由奶奶带,半个月由姥姥带。在奶奶那里,小浩一直健健康康、白白胖胖,可一到姥姥这里,不知是不是姥姥方法有问题,小浩不是肠胃不适,就是感冒发烧,即使在姥姥家不病,回去也准病。奶奶虽有些微词,但没好意思直说。

可有一次,姥姥却闯下大祸。孩子快两岁时,姥姥心疼大外孙,仔仔细细给择了一小口鲫鱼肉,没想到小浩被鱼刺卡住,又哭又吐,一家人急成热锅上的蚂蚁,最后,还是去医院才把鱼刺取出。奶奶在家听说后,也紧急赶往医院,私下冲儿媳一通埋怨:“哪次小浩去姥姥那儿不生病?现在还被鱼刺卡住,我们都是给孩子吃刺儿很少的深海银鳕鱼,姥姥呢,居然给吃小刺儿极多的河鱼!要知道出这么大事儿,还不如受点累我自己带。”

没两天,姥姥专门买了东西去亲家那儿“负荆请罪”、自我检讨。现如今,虽然小浩父母及奶奶没有“剥夺”姥姥带孩子的权利,可姥姥自己却从此含糊了——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

故事二

带娃看病有分歧 婆婆忍气

老话说得好,隔辈亲。做爷爷奶奶的最见不得的大概就是孙子、孙女受苦。每逢孩子生病,老人都恨不得孩子马上好,然而往往正是这爱子之心,常引起婆媳间的小分歧。

孩子感冒发烧是常事。前些天,邻居家的小孙子病了,王奶奶主张上来就吃消炎药,打针输液;而作为儿媳的刘女士则认为没必要,觉得消炎药不能盲目吃,给婆婆“上课”:“外国孩子感冒不吃药,发烧首选物理降温。”对于儿媳的阻拦,王奶奶很不乐意:“就跟你带过几个孩子似的!咱家孩子不是外国人,哪适合那些洋方法!”可由于孙子毕竟是人家生的,生气归生气,最后还得按照儿媳的办法护理孙子。

有的婆婆深谙相处之道,并不跟儿媳正面较真。一位婆婆跟记者介绍经验:“别人家孩子越生病,家里越打架。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次孩子生病,我就往后捎,向儿媳提建议,一般是‘说半句,咽半句’,大主意让他们小两口拿。”

故事三

小的给老的 定“规矩”

“家里我才是老大,爷爷奶奶都得听我的!”提起儿子坤坤这句引以为傲的口头禅,赵先生哭笑不得:“这哪是养孩子,分明是伺候皇上,张嘴儿就是‘圣旨’!”

对于这个在花甲之年盼来的大孙子,不仅爷爷奶奶把“隔辈疼”发挥到了极致,姥姥姥爷也是要啥买啥、说啥听啥,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给这个小宝贝。赵先生坦言:“要不是孩子妈跟我说,我都不知道两边老人竟为了‘争宠’而暗自较劲。过年,爷爷给了10000元压岁钱,姥爷咬牙跺脚也给10000元,还附赠进口汽车模型;奶奶给买了新玩具,姥姥那边新衣服立马到位。前阵子坤坤扁桃体发炎,四位老人愣是都挤在我家照顾到孩子痊愈才走。”

然而最让赵先生无奈、担心的是,集四老宠爱于一身的坤坤学会了恃宠而骄。逛超市看上的东西爸妈不给买不要紧,给奶奶打电话哭上两嗓子,立马有人给买。秉着“谁对我好,我跟谁玩”的信条,坤坤还学会了挑人:谁喂饭、谁洗碗,去哪玩儿,坐谁的车,想得到他的爱就得听他指挥。有一次,爷爷忍不住批评他任性,没想到他扭脸就说再不去爷爷家了,可把二老吓坏了,第二天就拎着零食、玩具过来“认错”。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叶丹 郭维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