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题为《有没有嫁对人 生个孩子就知道了》的文章在微信上热传,且共鸣颇多。有网友表示:“上幼儿园之前的三年,家里乱成一锅粥。”
故事一
万元上早教 成效有几多
“因为上不上早教班的问题差点离婚”的帖子持续一周成为本市某论坛热帖,跟帖者众多,年轻妈妈们纷纷表示:自己家里也发生过类似的冲突。45分钟课程单价200元,课时包动辄过万的学费并非每个家长都愿意为一岁上下的小娃“砸”。某坚决不上早教课程的家长这样说:“3岁前,孩子根本没有自制力,不适合一个时间段的集中学习,只能是家长趁孩子高兴时随时教一点儿,边玩边学,记得住!上课的孩子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再说早教机构教室封闭,成人孩子都很多,人声嘈杂,环境污染,不利于孩子健康。”
事实上,许多年轻父母报早教班是为了逃避“陪玩儿”,让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孩子去上课,自己能扯词儿不陪孩子就不陪,尽一切可能把孩子丟给老人,他们认为,这么做既教育了孩子,自己又省事儿,一切用钱买就好了。
另外,现在年轻的爸爸妈妈怎么比娃?比吃穿,还比早教等,不报名怕被人比下去。有人直言,不报班几乎就是家里穷的代名词。至于上课效果,只能“呵呵”了,一位陪孙子上课的奶奶一语中的:“这哪里是孩子上课,明明是家长上课。上课时家长都挺投入,可1岁左右的孩子自顾自,压根儿不听老师指挥。”
故事二
选择幼儿园 各种“纠结征”
孩子到了2岁多,报名私立幼儿园还是国办幼儿园又成了问题,爹妈、四老各执一词。高女士坚定地要让女儿上私立幼儿园,原因是:问了周围上了国办园的,一年级学习几乎跟不上,被请家长成家常便饭,而私立园会提前教知识,上小学时占便宜。高女士宁可放弃家门口质优价廉的国办园,也要搭上大把银子、每天花半个多小时把孩子送到离家数公里的私立园。
诚然,有条件的家庭上私立园是个不错的选择,双语幼稚园的优点、先进的幼教理念不可否认;但是如果说上国办园就会导致上小学时学业跟不上,这就是误区了。
“笨鸟先飞”不一定是好事,网友La Rose说:“同学在某小学当老师,她跟我说一年级时班里有几个不错的孩子,看起来幼儿园期间没少学,等到了三年级,其中有两个孩子明显跟不上趟,因为一年级时有点小骄傲,那时老师讲的他们都会,上课也不好好听,等到二年级讲了他不懂的东西,他已经不会听讲了,突然失宠后,他们情绪越来越不好,成绩也越来越差。”
可有的家长,即使意识到这点,为了小学一年级的暂时领先依旧盲从:“有时候我想坚持自己的正确决定,但是看到人家孩子和家长早出晚归求学,我又怕落后。”可我们为何总去“攀比”别人,尤其是明明感觉到他人的某些做法是误区,依然盲目从众,到头来,自己纠结,孩子受罪。
故事三
孩子生病怎么治 大人快要“疯”
或是一件衣服没穿对着凉生病,或是一次外出发生磕碰,都可能引发家庭大战。对于治疗方案,有的家长竟然对大夫指手画脚,恨不得分分钟让孩子康复。
张晓溪这些天累得筋疲力尽,除了照顾上吐下泻的三岁儿子,还得跟公婆斗智斗勇。春节过后,小儿生病的情况多有发生,其中大部分是由于作息不规律,胡吃海塞造成的。正月十五之前,张晓溪和家人可没少带儿子下馆子,有一次孩子打喷嚏竟打出了大辽参。
前两天,孩子突然上吐下泻没了精神,张晓溪心中有数,这就是吃得不对付又受凉造成的,吃几天稀粥烂饭就能自愈。可公婆不干,非得让带着去医院输液、用抗生素!张晓溪和老公苦口婆心劝导,一边解释孩子小便正常说明没脱水,不用输液补水,一边表明医院病菌多容易交叉感染,很可能治好咳嗽添了喘。但公婆的坚持和吓唬不得不让小两口退缩,勉为其难带孩子去医院,公婆不放心,跟着进了诊室。儿童医院的主任医师刚刚拒绝了老两口要求输液的无理要求,婆婆马上又要求大夫给开消炎药!弄得大夫极其无语,只得拿着化验单子跟两位老人解释这种着凉后的上吐下泻,护理比治疗重要。张晓溪非常钦佩大夫的职业精神,可公婆却对只开了口服补液盐的大夫颇有微词。张晓溪深感无奈:光是一次拉肚子已经闹得家庭大战,今后的养育过程中再遇到问题,小两口又该如何对付老两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