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亟待引导和监管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与民营医院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的同时,却又面临“普遍亏损”的现状有关。
目前,民营医院发展有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各路资本蜂拥而至,我国民营医院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过去五年中,民营医院数量增加超过6000家。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比重超过51%,门诊量占全国门诊量的22%。
然而,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系原主任常文虎历时半年走访了数十家民营医院后却发现,“多数民营医院生存困难,发展更困难,甚至发展无望。”以他走访的北京市某区10家民营医院为例,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仅有3家,其余7家医院全部亏损。民营医院亏损的原因既有自身管理经营的因素,也包括政策监管的外部制约。民营医院在医保、人才、用地、租金、税收等各方面与公立医院都存在不均等竞争格局。
为什么民营医院一方面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普遍亏损?专家称,医疗行业没着手时,感觉挺美好。但真正开始做却不一样。非理性的东西进来后,会导致结果与预期不吻合,这时候就会出现和医疗本质相悖的东西,伤害到这个行业,伤害到患者的利益。
很显然,民营医院之所以乱象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医院和医生在生存和经营压力下,为了利益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坑骗患者。但这并非全部。医疗服务不是简单的商品,民营医院也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一些医院之所以敢抛弃职业道德和医疗诚信,屡屡向患者伸出黑手,还在于相关监管政策法规的缺失和执行不到位。
专家指出,一方面要为民营医院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民营医院良性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民营医院的准入制度,定期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民营医院及时关停,追究相关责任人。
对于正在发展的民营医院来说,如果不尊重医疗规律,不从提高医术和管理水平入手,而醉心于坑蒙拐骗“赚快钱”,浑然不顾“泛滥,虚假,高价宰客”的评价,无异于杀鸡取卵,自断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