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说疫苗 康熙帝这样推广疫苗(2)

2016-03-26 18:45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康熙与天花疫苗

B

痘疹凶猛,谈痘色变

直到清初,天花依然被视为不治之症。而整个清朝时期,天花曾多次泛滥,为害生灵。清史上多起清宫疑案也与它有关。

清初,中国北方痘疹流行,北京城内此病尤其猖獗。来自关外的满族,对痘疹缺乏免疫力,更容易被传染,因此导致死亡者无数,清初统治者谈痘色变,千方百计地避痘,并采取各种措施,阻止痘疹的蔓延。

由于原本满族出痘者不多,而进入北京之后,很多却因出痘而死亡,因此他们认为是汉族人传染所致。于是命令,民间出痘者,立即逐出京城20里。民间百姓之子女出痘者,多含泪将婴儿遗弃在路旁,让其自生自灭。在多尔衮摄政时期,曾经在防止痘疹蔓延方面做出严格的控制,对外城感染天花的汉人,一律驱逐到远郊区。顺治帝亲政之后,采取相对缓和的措施,改为在痘疹患者家庭周围拉绳,设立隔离区。不过,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痘疹流行,顺治帝也采取了将患者驱逐到边远郊区的措施。

为了避痘,顺治七年(1650年)七月,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建立新城避暑。他认为,老京城地污水脏,夏天溽暑难忍,而且多位贵族死于痘疹,应远离老城。他的至亲弟弟、德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的两位福晋,都是因此病而亡。多铎1649年三月初十生病,十八日就病死了;四月十七日,孝端皇太后估计也死于来势凶猛的痘疹。顺治十二年(1655年)冬,顺治帝的孝惠皇后,也染上痘疹,顺治帝避于南海子。另据史书统计,顺治三年(1646年)至十八年(1661年)中,皇室、宗室内的亲王、郡王去世者达20人之多,在清朝各代均未有过。这些现象,也可能与天花的流行有关。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