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风后警惕抑郁 哪些中风患者更容易抑郁?

2016-03-19 15:4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小中风后警惕抑郁

如今脑血管病很常见,如果已经患病了也需要预防复发加重。小中风(卒中)患者及家人除了留意中风本身的防治外,还要注意精神情绪的变化。患者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特别是睡眠不好,容易早醒,可能是出现了中风后抑郁。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科王春雪教授说,中风后患者出现抑郁,主要是其保持情绪动力的脑部结构遭到了破坏。她还提醒中风后的高危抑郁患者一定要进行抑郁筛查,“小题大做”也不为过。

小中风患者抑郁超四分之一

脑中风发作后的病人,常在一段时间内伴发抑郁症。被称为卒中后抑郁。有数据显示,近一半的中风患者在第一次发作后,会患上程度不一的抑郁症。

其中一类病人伴发抑郁症经常被忽视,那就是轻型卒中。轻型卒中也就是俗称的小中风,病人看起来每次发病都很轻,但实际上也很危险,严重时甚至也可致残。中国卒中学会的研究发现,小中风病人首次发作后,会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患者伴发抑郁。

天坛医院神经精神科王春雪教授介绍说,中风同时伴发抑郁症危害严重,会大大增加中风的复发风险。首次中风发作后,无抑郁症患者一年内的中风复发风险为4.4%。而一项对我国数千名住院患者中风后抑郁的研究发现,首次小中风发作后又有抑郁症,一年后中风复发的风险增加了50%。

北京协和医院心理科魏镜教授解释,中风后抑郁的患者,康复期会表现得更差,从而限制了其力量和移动能力的恢复。王春雪教授提醒,卒中后抑郁高危人群应该定期筛查抑郁。特别要关注症状较轻而容易被忽视的小中风患者。同时,在综合医院发现卒中后抑郁,还应该立即转诊至精神专科医院。不要因为“病耻感”耽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哪些中风患者更容易抑郁

哪些中风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要定期筛查抑郁呢?首先,中风前就患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心理疾病,中风后抑郁的风险将增加7倍以上,这是最易发生抑郁的中风患者。其次,卒中面积大,残疾重,有小血管问题的患者,抑郁风险也比较大。第三,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患者。第四,女性患者。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王教授说,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到他们,及早和定期进行抑郁筛查。筛查过晚可能会耽误治疗,引起中风复发、甚至自杀或其他疾病。

什么时候筛查卒中后抑郁合适?王教授说,参考国外的经验,具有抑郁高风险的中风患者,应当在不同阶段进行抑郁筛查。

首先是在卒中急性期出院前进行筛查,最佳时间是中风首次发作后的第2周,或第4周,或第6周,没有严格的时间。但最迟不应晚于第12周,因为3个月是卒中后抑郁发生的高峰。

其次是在中风后各阶段均应进行筛查,特别是看护人员变动时。中风后患者护理地点变动时均应进行筛查。如从急性住院部到康复部。

最后,患者回到社区或是家中后,也要定期进行抑郁筛查。

治疗卒中后抑郁 坚持用药加运动

用药

和通常的抑郁症一样,卒中后抑郁同样需要药物治疗。王教授提醒,卒中伴发抑郁症用药也要坚持足量。首先,用药的最短疗程是4个月。一些患者往往吃了一两周,见有所好转便停药,这样反而会使抑郁反复。二是要坚持按医嘱服药。吃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然会误导医生调整剂量和换药。三是老年人服药应当把安全和耐受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有效。四是担心用抗抑郁药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可按医嘱联合服药。

锻炼

治疗卒中后抑郁,除了药物治疗,还有一剂良药,就是运动锻炼。国际上有项研究,是对10年28万个45岁年龄的人的生活方式和中风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良好的睡眠和运动习惯对卒中后抑郁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方式

每晚睡7-8小时,每周运动3-6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方式包括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这种不同于健身和减脂瘦身的医学锻炼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脑中风风险25%,同时可以减少中风后抑郁,同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唐芳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