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下 市民投资“算盘”要打好

2016-03-15 10:25 合肥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央行降准下 市民投资“算盘”要打好

央行自2016年3月1日起再次宣布降准,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目前,市民接触到的大多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势头。如此窘境,我们的投资该何去何从?

银行理财 收益率持续下滑

今年春节过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迎来“开门黑”,尽管年前出现短暂回暖现象,但年后收益率一路走低。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逼近4%,预期收益率超5%已成市场稀缺产品。其中,有47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3%;211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3%(含)到4%区间;548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落在4%(含)到5%区间;仅21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超过5%(含)到6%区间。

随着央行的存准下调,市场预计,收益率进一步下行将成为长期趋势。

有市民来电称,自己去年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还都是5%以上的收益呢,一年的期限快到了,本来准备看看还有什么更好的理财产品没有,但是现在居然基本没有超过5%的银行理财产品了。

而记者在省城多家银行走访了解到,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确实很难见到。而一年期保本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集中在3.2%至3.5%。五大行的收益保持在3.2%、3.3%,有商业银行的收益在3.5%左右,中长期非保本浮动型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集中在4.2%至4.9%。

“节前银行理财收益率止跌回升只是短期现象。”省城某银行理财经理表示,春节前大众消费需求激增,市场资金面偏紧,银行面临较大提现压力,所以不得不提高理财产品收益以吸引资金。

但理财产品的节前“小高潮”难以持久,在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为刺激投资和消费,央行年后降息降准可能性比较大,该理财经理说:“降息后,市场资金继续保持充裕,利率将呈现回落态势。受此影响,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随之下滑。”

记者看到,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几乎都是银保产品,并且被理财经理力推。银保产品号称保本保收益,一般一年期的固定收益率在3.5%左右;两年期4.2%左右;5年期5.5%,个别银行达到6.08%。一银行理财经理表示,银保产品的收益较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高,但还是一份保险,签订的也是一份保险合同,所以投资者还是不要因为高收益而忽视合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宝宝”类 产品收益优势不再

“以前放1万元进余额宝,每天有1元多的收益,现在只有0.7元多点,有时甚至不到0.7元,实在接受不了啊!”记者的美女同事抱怨道。当初她刚接触余额宝时,收益率还高达6%左右,而现在的收益不到原来的一半。

之前她每个月发了工资都要把钱从银行卡转到余额宝里,高收益、低门槛以及低风险性都是宝宝类产品的绝对优势,“但现在收益这么低,已经懒得折腾了。”

其实,不只是余额宝收益走低,曾经在市场上风光无限的互联网“宝宝”类基金产品,仅在2015年一季度其收益率走势还相对稳定,但是进入二季度之后,“宝宝”类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直线下滑。

据统计,去年4月份“宝宝”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4.55%,5月份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微降至4.36%,6月份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直接下滑至3.89%,首次跌破4%的关口。去年10月份以后,伴随着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破3”,宣告了这一曾经的既安全又收益高的“投资神话”破灭。

记者查询数据发现,截至3月1日,69只互联网宝宝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88%。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16年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中期来看,利率水平将稳中有降,但幅度不会太大。因此,2016年前两个季度“宝宝”类产品整体收益将继续下跌,但幅度有限,中期将维持平稳状态。

P2P平台 安全选择很重要

相比银行理财和“宝宝”类产品,P2P平台凭借低门槛、高收益、操作便捷等特点更受追捧,但值得关注的是,P2P平台的安全选择最为关键。

事实上,P2P行业收益率在2015年也出现了较大降幅,2015年12月受年底加息促销等影响而小幅反弹后,今年1月开始重回下降通道。

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1月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生很大变化,部分地区收紧了互金企业注册。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贷行业的规范发展。同时,各大平台也加速了对投资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银行存管,形成了客户资金保护预期,风险补偿下降的背景下影响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下降。

“展望新的一年,市场宽松预期仍在,优质资产、优质项目难觅,P2P综合收益率今年将降至10%左右,这一收益率在今后将成为常态。”业内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P2P平台上的收益率今年则可能会根据行业趋势,再做一定的调整。在市场整体利率都已经走低的情况下,合规经营的P2P平台也很难再保持过高的收益率,尤其是在市场上优质资产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过高的成本显然已经不合适。

理财产品越早购买越好

“一般而言,央行降准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是呈负相关的关系。根本在于银行降准会释放资金到市场,银行不缺钱也就没有必要通过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充足资金储备。”某资深金融机构专家表示,在前段时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已经出现下滑,这也是市场的提前反应。

业内人士称,在去年底收益率有抬头趋势的互联网宝宝产品,收益率也将随着降准再次回落,预计2016年上半年整体收益率将跌至2.5%左右,P2P收益可能在 10%左右。

而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虽说央行降准影响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但是对于广大市民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的资产配置仍是大部分市民投资配置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风险相对较低,本金有保障,还可以自由选择产品天数,保证流动性,一般来说都比存款划算。

分散投资永不过时

“常见的这几种理财方式,收益都在下降,那我的钱到底要往哪放?”市民杨女士很是困惑,股票动荡更是不敢入场。

有网友用72法则计算了一下时下主要理财渠道实现资产翻番所需的时间。其中,目前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约4%,本金翻一番需用时间为18年左右。按余额宝收益2.7%计算,本金翻番的时间为27年。就股票而言,由于风险和收益波动率更高,股民中7赔2平1赚已经让不少投资人望而却步。

此外,还有P2P投资平台。虽然这类预期收益率是宝宝类产品的4-5倍,但风险高发,平台良莠不齐,本金能否保住都不能保证。所以,选择P2P平台很重要,本报近期也走访了几家P2P平台,以供大家参考。

除了固定资产投资,现有理财渠道普遍不够景气,那么投资者手中的钱到底该放哪儿?

业内人士表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投资理念,这一理念就是用简单的道理来说明投资组合应当涵盖不同风险和回报的资产,从而有助于减轻投资组合的波动。

节后理财调整方面,对资金暂无规划者,应合理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者,找出匹配的理财产品,风险厌恶者可以选择国债、银行理财、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风险等级较低的理财产品;风险偏好者,则可以考虑股票、股基、P2P等高收益高风险投资产品。

“在购买任何理财产品之前,都要对市场有充分的了解及专业判断力,清楚产品的风险大小、资金的去向、市场的发展前景等。”黄嘉表示,随着理财市场风险加大,合理配置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非常关键,建议投资者进行产品、风险、期限分散投资。

提醒高收益也要避免高风险

理财师黄嘉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降准降息的情况下,对理财市场来说无疑是负面的,因为投资者们的收益将不停缩水。但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降准后对老百姓来说又是好事,特别是需要钱或者身背房贷的人来说还的利息就会明显减少。

黄嘉称,在金融市场,投资理财一定要谨慎,多长个心眼,不要因为收益高而购买一些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要做到不买超出自己财力范围的理财产品;不买不熟悉的产品;也不要跟风,更不要过于相信专家们的意见,还是要跟着自己已经了解、认知,并经过研究的理财产品走。 本报综合

■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股市楼市有啥影响?又会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降准5大影响与你的钱有关:

1.降低银行理财收益率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从过去两次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建议可配置一些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提前锁定收益。

2.增加债券需求债券利率将下行

降准对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有着重要影响。在当前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准后商业银行自营账户增加的资金未必会放贷款,但肯定会去买债券,债券利率必然会大幅下降。目前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35%以内是非标资产,而65%以上是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类资产的占比在60%左右。而市场上的债券供给是有限的,因而银行理财可以买到的债券和利率都会下降。

3.P2P理财收益将趋于合理

当前,P2P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开始走进了百姓的“钱袋子”。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降准对开展个人信贷业务的P2P行业基本没有影响。虽然降准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以及传导出的货币总量增加,或将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也将对网贷平台收益率产生影响,但不太可能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整体来看,虽然网贷行业收益率水平短期内不会明显下跌,但长期预计仍将走低。

4.股市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降准属股市重大利好。考虑到2008年以来历次降准后上证均高开低走甚至大跌,投资者需提防重复上演追高套牢的悲剧。例如去年2月4日央行公布降准消息后,第二天沪深股市反而双双收跌。

5.楼市影响

对于购房者来说,近期层出不穷的刺激政策难免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影响,松动的信贷让购房者难以再期待价格下调回归合理。降准以后银行后续资金将更加宽裕,房贷有望继续宽松,购房者压力持续降低。所以购房者若继续观望可能会错过最佳购房时机、增加购房成本,积极入市是比较明智的做法。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