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北京3月14日讯(记者 宗晓丽)3月11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在央广网2016年“两会”特别论坛上指出,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驾辕之马。投资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最佳的结合点。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同时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并且推动培育发展新动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摄影 宗晓丽)
许昆林认为,投资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具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改善制度供给,健全体制机制。二是推动结构调整,培育发展动能。我们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加快研发新技术、发展新行业、培育新业态等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传统动能提升与新生动能成长的“双轮驱动”。三是要创新投融资方式,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摄影 宗晓丽)
全国政协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则认为,供给侧劳动力、土地及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和制度五大发展要素中的前三项支撑力正在衰减。实现供给侧改革,打造新动力体系,需要依靠科技、制度两大要素,要依靠“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制度改革带来潜力释放的‘最大红利’”。
贾康用了苹果产品和日本的马桶盖来解释中国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以美国苹果产品创新为例,它可以在中国引出释放消费需求的购买热潮,乔布斯的新款的智能手机刚推出之际,我曾经看到在一商城购买手机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另外,由于消费者对国内供给产品的鱼龙混杂、质量难保的预期,才会出现中国游客到日本大量购买马桶盖的现象。”
贾康表示,从我国经济社会转轨和具体国情看,特别需要注意在供给侧对“三农”、区域协调、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科技创新、国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等方面补短板,中国要紧紧抓住制度改革、深化改革来解放生产力、化解矛盾的累积与隐患的叠加。
千龙网记者在会议现场看到,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司长许昆林、中共贵州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优步中国区战略负责人柳甄等来自政界、学界与商界的嘉宾围绕“发力供给侧改革推进结构性升级”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为供给侧改革献计献策。
李再勇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推动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向创新要素升级。要素升级包括土地要素、资金要素、人才要素,还包括一些环境要素。
此外,贾康还深入的解释了对于供给侧改革的一些误区,他表示,现在供给侧改革在各个方面的理解还有种种差异,应该指出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式”的新概念,而是一个“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转轨创新;供给侧改革不是否定需求侧意义作用和简单搬用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为主”的思路,而是借鉴中外所有需求、供给管理经验,又侧重于供给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供给侧改革不是所谓搞“新计划经济”,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总体发挥决定性作用,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实现中国守正出奇的现代化的追赶和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