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娃”“晒美食”“晒旅行”……这些都是微信朋友圈里司空见惯的现象。如今的网络社交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并且时常触及个人私密。随着网络社交对我们生活的深度介入和全景化展现,某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那就是我们平时不在意的某些行为,有可能会触及法律或行为准则的底线。
“晒娃”可能正在侵犯孩子隐私
最近朋友小莉喜获麟儿,幸福感爆棚的她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孩子的照片,光腚的、穿衣的、哭闹的、搞笑的……引来关注无数。不过,这种“晒娃”行为如果发生在法国,父母有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前些天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法国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极其严苛,父母未经允许擅自公开子女的私生活,最多可面临一年监禁并处罚金4.5万欧元。法律专家说,在法国,子女成年后如果因父母在孩提阶段擅自泄露他们的个人隐私而将双亲告上法庭,可以获得巨额赔偿。法律专业人士埃里克·德尔克鲁瓦说,某些阶段的孩子可能并不希望被拍照,更不希望自己的照片被公开,家长应该换位思考。法国警方也提醒家长,“晒娃”存在安全隐患,不少恋童癖者和犯罪分子正是通过网络照片锁定目标进而实施不法行为。
其实在国内,随着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崛起,近年来亦有警方不断提醒,父母们在网上发布孩子的图片或文字记录时,无意间会泄露孩子的相貌、姓名、学校地址、家庭住址等信息,从而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找到可乘之机。并且,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对于自己的“晒娃”行为,小莉解释说,微信朋友圈相对封闭,所有联系人都是经过自己同意才添加的,并且大部分都是熟人,所以她以为并没有什么安全隐患。至于隐私,小莉说,在传统习俗里,给小婴儿拍一些光腚照是很常见的做法,孩子懂事以后回看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也会觉得很有趣、很珍贵。
市民马先生则对“晒娃”持谨慎态度。他说,朋友圈是相对开放的,比如陌生人通过手机、QQ等方式搜索到某个微信用户时,可以查看对方发布在朋友圈里的十张照片,因此安全隐患还是存在。对于隐私,父母拍照记录孩子成长是一回事,将孩子的照片公布于众却是另外一回事,“晒娃”的父母为了赢得更多人关注和认可,往往将孩子的隐私抛之脑后。
“晒美食”可能侵犯著作权
朋友圈另一常见现象是 “晒美食”,不过在某些国家,随意“晒美食”也有可能违法。
据德国《世界报》消息称,德国法律规定,在不经厨师同意的情况下,将食物照片分享至社交网络属于侵权行为,因侵权导致的罚金可以高达数千欧元。据报道,该项法律涉及范围不仅限于成品,而是烹调过程中所有涉及到个人创造的步骤。德国一所法律事务所的法律博士在接受 《世界报》采访时解释道,一个精心摆放的盘子也在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内,摆盘的创造者有权决定自己的作品可以在哪里以及进行何种程度的重现。
市民章先生是青岛某料理美术馆的厨师,他告诉记者,由于食物精美,很多顾客都会拍照上传朋友圈,店里并不会阻止,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顾客光临。不过作为厨师,他还是有一些担忧,因为为了保持特色,厨师有一项任务是定期推出新的料理作品,为此厨师们绞尽脑汁去构思、钻研,反复试验,倾注了很多心血,顾客将食物照片传到网络上,一来可能被竞争对手抄袭,二来顾客拍照水平参差不齐,有时会把食物拍得黑乎乎、脏兮兮,这也与真实情况不符。
太过随便可能触碰底线
从“晒工作”到“晒生活”,从“晒结婚”到“晒生子”,从“晒心情”到“晒见解”……如今的网络社交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并且时常触及个人私密。从文字到图片,从音频到视频,网络社交对我们生活的深度介入和全景化展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我们习惯了随手拍摄上传、随处分享状态、随意发表意见,然而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不经考虑的“随手”“随处”与“随意”,可能会为我们自身带来隐患,为他人带来侵害。尤其网络的传播范围与力度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在网络上不经意的某种言行究竟会掀起多大波澜,这是难以预计和控制的。
当我们将镜头对准某个场景时,当我们选择上传朋友圈的素材时,当我们在网上发表某种见解时,都需要考虑,我们是否有可能触碰法律的底线、道德的底线、社会行为准则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