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可乐康帅傅……山寨食品下乡大忽悠

2016-03-10 09:16 广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山寨食品 下乡大忽悠

“百家可乐”、“康帅傅”、“全典”……这些名字让人哭笑不得

年年3·15,今又3·15。在城市消费者逐渐吃上了放心食品、“舌尖上的安全”有保障之时,一些不法商家将假冒伪劣的食品悄然“转移”到广袤的乡村。在刚刚过去的春节,这一现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个春节出门真的‘长见识’了,原来乡下有那么多假冒伪劣的食品。”春节后上班,办公室文员阿华跟同事感叹。没想到,他的话引起了同事的共鸣。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春节7天假,大家出游、返乡探访亲友,见识了一些在城市不太能看到的山寨食品——“全典奶”、“特伦经典奶”、“康帅傅”、“百家可乐”……经济条件变好了,但如何捍卫农民“舌尖上的安全”,还是一个大课题。

现象1

起名一字之差傍名牌

“在贵州玩,一行人在一家小店吃饭时要了一大瓶百事可乐,大家喝了感觉不对,有人发现这哪是百事可乐,包装上写着‘百家可乐’。”在广州从事通信业的小陶透露,外包装跟真的百事可乐很像,不留意大概看不出来。随后他们跟店家交涉,后来以可乐不付费了事。

“在乡下探亲时,看到有人吃的是奥里香饼干,肯定是假货。”在设计行业工作的阿岚称,她还见过有人喝全典牛奶,“包装看起来很像金典,应该也是傍名牌。”

类似现象并不少见,“春节回家,看到家里收到的礼品,六仁核桃,弹脆王中王(就是没有双汇两个字),经典牧场(包装和特仑苏一模一样)等。

网友“王孝通”表示,春节返乡起码看到了康帅傅、营养决线、禄茶、雷碧等山寨食品。还在福州上大学的“甲儿”回老家,随手拍了几个仿冒品牌如奥蜜奥饼干、乐士薯片,“后悔没有再多拍几个”。南宁的秦小姐过节收礼收到一堆可比客薯片、旺上旺礼包,“都是山寨,都想丢出去。”

现象2

旧罐回收添新包装当名牌卖

河南平顶山、驻马店的一些村民,则在春节期间被假冒的王老吉凉茶给坑了。据河南电视台报道,平顶山郏县的王大哥春节收到亲戚送的两箱王老吉。近日他打开两罐,刚喝下去就有些不适。他女儿喝了一罐后,一直哭喊着不舒服,不少邻居也收到相同的凉茶。

大伙还以为是天气凉,喝了生冷饮料造成的,当时都没有在意。后来仔细检查罐体才发现,上面的字并不是喷绘打印,而是一层塑料皮,揭开后大开眼界:里面还有杏仁露、核桃露商标,而且有的还是啤酒罐,罐体五花八门,这下大伙才明白:买到假货了。

“加多宝也有这种情况,旧罐添加新包装,就敢往农村市场卖。”在农村见过假加多宝的河南周口市民海航说,农村年轻人出门打工的多,留守的老人孩子辨别能力弱,以为是名牌。

黑心商家将旧罐回收后贴上一层塑料皮成本非常低,销售利润高得吓人。

现象3

过期照卖 专人承包过期食品低价卖

与纯粹的山寨食品相比,还有一种假货更隐蔽。在广州工作的晓亮春节回湖北老家,家里人向他讲了一件事——他的大伯妈吃了别人送的面包,上吐下泻,打了几天吊针才好。“后来才发现,这些奶油面包过期近一个月。”

然而,令晓亮不解的是,即便有人知道面包过期,但在春节拜年、走亲访友时,还是不时看到有人将这种面包当作“礼品”相互赠送。“他们觉得冬天,就算过期几天也问题不大。”晓亮说,原来是附近一家小店有人专门“承接”这种过期面包再低价销售。

他了解到,面包本身是正规的品牌,过期面包则是从城市一些零售店“回收”而来。“本来应该销毁的过期食品,却堂而皇之地成为农村人送礼的礼品。”为此,在回广州上班前,晓亮向相关部门举报了。

网友激辩

山寨横行是贪便宜惹的祸?

如果你在出游、返乡期间留心,会发现农村山寨食品现象。在一些乡村尤其是偏远乡村,山寨食品几成“沉疴顽疾”。

记者搜索发现,去年3·15期间,新华网等众多中央、地方媒体集中报道了农村市场山寨食品问题。2011年也屡有报道。

网友对此认知不一,网友“心思”说:“20块30块的东西能跟50、60元的东西一样吗?我买东西都是去超市,宁可贵点,也不买劣质产品。买劣质的不是坑自己人吗?”

评论竟然引发了160多条跟评。“目测你是城里人,至少也是临镇的。你感觉村里人买什么东西有必要跑十几或者几十里到镇上或者城里买?村里的小超市就一定能分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假的就一定很便宜?”网友“下雨天”质疑。网友“殇”则说:“好多农村都没有大超市,老人有好多不认识字。本来就没钱当然会选择便宜点的,有多少人知道原来这东西值多少钱?”

网友“从容”认为,其实假的和真的差不多一样的价钱,关键是有些东西打开才发现是假的,卖假货的可恨,做假货的更可恨,希望有关部门严惩,毕竟农民挣点钱也不容易。

记者追访

山寨品牌有正规注册吗?

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看,怎样识别山寨食品:

*看包袋上的生产日期;

*看食品包装袋文字印刷是否清晰,包装是否完整精美;

*QS标志和条形码,缺一不可;

*商品商标标志,包装上有R的标志,证明注册过,还有一种TM的标志,代表未注册成功但也是正规的。

但以上所有信息,造假者都能够做得“一模一样”,这叫农村消费者如何能辨识?以“全典”、“奥蜜奥”、“奥利香”和“特伦经典”、“可比客”为例,记者通过国家工商总局的企业信息查询系统查询发现,没有该品牌的信息。“乐士”则有多个品牌,其中一家经营项目包括咖啡、巧克力、糕点以及木薯粉等。

至于“百家可乐”、“雷碧”、“康帅傅”、“营养决线”则查询不到结果。“这些假冒伪劣商品都是无证无照行为,制造是假的,销售当然也是假货。”广州工商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制假售假者基本不会进行正规注册。

据较早前的报道,多地警方捣毁的制假售假窝点,生产条件恶劣,多以作坊式进行,食品卫生都没有任何保障,遑论食品安全。工商人士坦言,农村市场的食品监管比较薄弱,农村消费者辨别力不高,维权意识也不强。山寨食品的危害并非都“立竿见影”,因此消费者也不太在意。

记者观察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需合力

要解决农村地区的假冒伪劣食品问题,需要大家合力。在一些地方,工商、食药监、质检部门被综合在一起,通过成立市场监管局方式加强执法,遏制山寨食品现象。然而,农村地广人稀,即便如此执法也会面临执法人手不足的难题。

那么,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第三方食品溯源平台,让所有在售的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明确,方便消费者查询、举报,或是一条路子。事实上,几年前,电信运营商就已经在推出“食品溯源”计划,技术已经不是难题。

另外,建立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山寨食品,重拳出击,让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或许能够威慑山寨食品的“上游”。据悉,目前在一些乡村,人口相对集中的自然村,村村通了广播,借助它的传播作用也能够提醒农村消费者预防购买、食用这类产品。

当然,工商、食药监、质检等部门更应该重点巡查小商小贩小作坊、小超市,帮助其提高辨识山寨食品的能力,减少此类食品的流通。唯有制造、售卖、购买整个链条都无山寨食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才有保障。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李光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