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世界文化遗产级的考古发掘

2016-03-08 08:57 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海昏侯墓:世界文化遗产级的考古发掘

备受关注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首都博物馆展出,441组件文物为人们揭开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纱。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园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墓园遗址占地4万平方米,由园墙、门阙、侯墓和侯夫人2座主墓及7座祔葬墓、多座寝、祠堂和管理人员用房等建筑遗迹构成,内有完善的道路系统和排水系统,对于研究西汉列侯园寝制度价值巨大。即使在最严谨博学的考古专家眼中,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这是秦汉考古史上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中国秦汉考古学会会长信立祥说。

截至目前,墓葬共出土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编、草编、纺织品和简牍、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近2万件,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真实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创下秦汉考古史上多个第一

泱泱中华史,只有一个人,先是“王”,再是“帝”,后又“侯”。他的墓葬,就是备受海内外瞩目的海昏侯墓。

一座王侯墓,留下多少文化遗产?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在工地上一待就是5年。5年来,考古人员勘探了约100万平方米,发掘了约1万平方米。“考古过程非常艰辛,但成果也超乎了大家的预料。”杨军说,成套出土的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数以千计的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惟妙惟肖的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的青铜镜等琳琅满目。专家介绍,这都是汉代考古文物珍品,不少是首次发现。

海昏侯墓考古创下秦汉考古史上的多个第一,即使对国内顶尖的考古专家来说,也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长江以南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车马陪葬坑

车马陪葬坑位于主墓西侧,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坑里共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和20匹马的痕迹,3000余件错金银装饰的精美车马器。

——在我国汉代考古史上首次发现偶乐车

考古主墓甬道中发现的两辆偶乐车,被证实一辆配有1件錞于和4件青铜铙,一辆配有建鼓。这印证了文献上关于先秦乐车上錞于、铙与建鼓搭配组合的记载,是我国汉代考古的首次发现。偶车马和真车马坑勾勒了西汉列侯出行图,为西汉列侯的车輿、出行制度作了全新的诠释。

——首次以考古的方式将“千文一贯”币制前推了1000年

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余吨、约200万枚五铢钱,按汉制换算约相当于50公斤黄金,反映了西汉王朝的“赙赠”制度。特别是成功获得了汉代铜钱以1000文作为一个基础单位的重要信息,首次以考古方式证明唐宋以来以1000文铜钱为一贯的校量方式最迟起源于西汉。

——发现我国最早的孔子像

在主椁室的西侧,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人物形象的屏风组件,在人物下面还有题字。题字部分除能辨认“孔子”“颜回”“叔梁纥”等人名外,还能看清楚“野居而生”字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印证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儒家思想已经根深蒂固。

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

新中国考古史上,由国家派出专家组的此前仅有两次,即上世纪70年代的马王堆汉墓与80年代的南越王墓发掘,海昏侯墓是第三次。海昏侯墓被列入2015年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定为“江西第一号考古工程”。

西汉海昏侯墓与长沙马王堆汉墓相比,谁的考古价值更高?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仲立说,我不赞成这种比较,它们各有千秋。不过从墓葬的保存情况来看,海昏侯墓葬更胜一筹。就西汉列侯级别的墓园墓葬总体看,海昏侯墓园墓葬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要素最全、布局最清的少有的列侯墓园之一。

最为庆幸的是海昏侯墓尚完整,古今盗墓贼未能得手。马王堆汉墓中丞相利苍的墓在唐代就已被盗,其后又经多次盗掘,破坏极为严重,棺椁倒塌,大量文物被毁,墓主人的遗骸散乱不堪。

从出土文物数量上来看,马王堆汉墓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海昏侯墓已出土万余件文物;从文物珍贵程度上来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女尸和大量帛书文献震惊世界,而海昏侯墓也出土了许多珍贵器物,许多都是第一次发现,如青铜火锅、铁罄等。

与同时代、同样等级的列侯墓葬相比,海昏侯墓毕竟特殊得多。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由王而帝,又由帝而王而侯的经历,无论如何也给了这座侯墓以特有的多种可能性。

其实,在刘贺被废后,朝廷就明确将其父刘髆的财产断给了他。从该墓早前出土的10余吨五铢钱来看,继位的汉宣帝刘询对刘贺还算是宽怀的,并没有没收叔叔的财产,还允许他有那么多真车马陪葬。

车马陪葬由来已久,汉成帝时期,真车马陪葬浪费社会财富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改由车马明器(即冥器)随葬。在海昏侯墓车马坑内,出土的实用高等级安车和轺车5辆,马匹20匹,大体符合海昏侯的列侯身份。相比其他汉侯墓曾经出土过2辆真车马、5辆偶车马,海昏侯墓真车马数量更多,这从侧面说明汉代礼制观念虽重,却又会根据皇帝个人喜好的不同有弹性的空间。

同时,真车马坑内出土了3000余件精美的车马器,有错金银、包金、鎏金等复杂工艺,即使是现代都不一定能够达到。

“我最关心的不仅仅是某一件器物,更多的是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背后的制度安排。”信立祥认为,海昏侯墓考古首次揭示了汉代列侯墓园和丧葬制度,具有标本价值。

专家分析,如果只有一座墓园,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好像分量不够。但作为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无疑已经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发掘之初,国家文物局就要求,要以世界遗产的标准推进这个大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

古人的创造力毫不逊色于当下

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长期驻扎在现场。对于出土的精美文物,他最大的感慨是,古人的创造力是惊人的,毫不逊色于当下。

张仲立介绍,他比较钟情的,首先是2辆偶乐马。这次出土的2辆偶乐车都是通体彩绘,车身上的青铜饰件非常漂亮,俗称“金涂五末”,纹饰也有不同,尤其是金银错部分,异常精美。

乐车一辆配有1件錞于和4件青铜铙,一辆配有建鼓,也就是“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非战时演绎。由此可以推测,海昏侯生前出行时,鼓车响起时车队前行,一旦鸣金则车队停止。

其次,大型乐器组合也是一大看点。要知道,到了汉代,乐已式微,能有青铜编钟就算不错了。而这次一下子出土了2组编钟和一组编磬,还能演奏出各种复杂的乐章,令人啧啧称奇。2组编钟、一组编磬符合周朝以来“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特悬”的乐队组织及其规定。

此外,磬一般是石磬。磬本身就是石字底,所以以“石”居多。但这次发掘出来的却是铁磬,在全国也是首例。让人想起来两方面:一是说明古人造物有今人想也想不到的新奇创意;二是在汉代,冶铁的发展和发达显然也刺激到精密如磬的制造领域,反映出当时铸铁工匠的造诣很高。

乐器组合中,还有大型瑟的出现。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面瑟。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加上琴、瑟、箫、笙和众多伎乐俑,形象再现了西汉列侯用乐制度和当时的乐器制造工艺。

还有一大看点是蒸馏器。以前,在其他墓葬中,我们也有发现蒸馏器,比如陕西、山东等地,但那些蒸馏器体型很小,被视作炼丹术的产物。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蒸馏器非常完整,体型庞大,蒸馏器内还装有板栗、荸荠、菱角、花生等果实,从颜色看,和现在的没有太大变化。这表明蒸馏器与酿造果酒或果实饮料有关。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如果这个蒸馏器的确与白酒制作有关,就把我国的蒸馏酒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

通常,蒸馏酒需经过调味、调香等多次蒸馏工序制作。随葬品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直接反映,从蒸馏器的出土可以看出,海昏侯对酒的偏好。

主椁室内出土的马蹄金及其上铸的铭文“上”等字也引起各方重视。

张仲立介绍,马蹄金,学界以往也称“麟趾金”,是财富、地位和祥瑞的象征,其造型精致、工艺精湛,猜测应该是当时朝廷赏赐给海昏侯的。

麟趾金不是首次在我国考古中有所发现,西安和中山怀王刘秀墓都有过出土,不过此次出土的数量和种类都称得上是最多的一次。麟趾金并非流通货币,拥有者的范围不是很大,为墓主人高贵身份提供了佐证。

“昏君”刘贺能否翻案?

刘贺是汉武帝之孙,其祖母便是那位“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李夫人生下刘髆,即刘贺父亲。天汉四年(前97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刘髆死后,年仅5岁的刘贺继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其时,受汉武帝托孤,霍光辅佐年幼的汉昭帝。汉昭帝死后,当时继位的人选除了不到20岁的昌邑王刘贺,还有年纪稍大的广陵王刘胥。群臣建议,刘胥年龄稍长,理应继位。史书记载,刘胥“力能扛鼎,手格猛兽”,颇为出众。霍光最后却选择了较为幼稚的昌邑王刘贺。

短短34年间,刘贺的一生经历了王、帝、侯的跌宕起伏。刘贺在位仅27天,据史书记载,因他荒淫无度、不守礼法而被废黜。《汉书·霍光金日磾传》上记载,他27天做了1127件坏事。

据专家介绍,出土文物对于刘贺此人的推断与史书记载有所不同。出土文物显示,刘贺昌邑封王,受孔孟文化影响,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且具有广泛的兴趣,“政治上的失败者常常会被强加上各种罪名”。

刘贺被废黜并非因其荒淫无道,而是触怒了权臣霍光——秦汉考古学界和秦汉历史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此普遍认同。

“史书上所谓‘荒淫’不足为凭。”信立祥说,从出土文物能判断,刘贺受过良好教育,汉书上也有关于他“簪笔持牍”形象的描述。他被废黜更多是因为辅佐他的昌邑群臣对朝中局势的误判,以及他过早地锋芒外露了。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