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墓主认定为刘贺

2016-03-03 09:42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刘记印

青铜蒸煮器

青铜雁鱼灯

编钟 摄影 魏彤

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墓主身份之谜昨日终于尘埃落定。国家文物局昨日在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开幕式上透露,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含刘贺签名的简牍和奏章,以及内外棺金饼的墨书题记三大证据最终帮专家确认了墓主人就是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确认海昏侯墓墓主人身份并非易事,专家分别找到了3个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国家文物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信立祥透露,最重要的第一个证物就“藏身”在墓主人身上。考古人员在开棺后发现,内棺尚存墓主人遗骸痕迹,在遗骸腰部位置,一枚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赫然在列,由此基本可以断定墓主人身份。“新发现的玉印是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面简单,仅有‘刘贺’二字,判断为刘贺的私印。”

另一个有力证据是考古人员在内外棺之间发现的90多块金饼。其中有4块金饼上有隶书体的墨书题记,对4块金饼上的文字整合后,考古人员得到了一句完整的话:“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这里面的“臣贺”二字成为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有力证据。

第三个强有力的直接物证出现在墓葬出土的许多木牍上。目前的出土文物中包含四五千枚竹简和木牍,上面记录了刘贺及其夫人写给汉宣帝和皇太后的奏章,有“元康四年六月”“南海海昏侯臣贺昧死再拜皇帝陛下”“海昏侯夫人”等字样,分别落有刘贺以及夫人的名款,再次证实了墓主人为刘贺无疑。

此外,还有不少证据间接证明了墓主身份。包括:此次出土简牍上的文字与上世纪70年代发掘的汉宣帝时期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竹简文字风格极为相似;出土的大量瓷器、陶器也与汉宣帝时期张安世墓出土的陶器、瓷器风格一致;出土的200万枚五铢钱则分别来自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时期,“这就间接证明了墓主人下葬的年代”。

遗憾的是,一些关键证据此次并未进京展出。据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介绍,刻有“刘贺”字样的私印目前还在清理阶段,没有进京。而写有“海昏侯臣贺”字样的墨书金饼在展览中也只有照片并没有实物。

延伸

墓葬计划申遗并建5A景区

考古人员在对刘贺墓园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时,发现了花骨墩、祠堂岗、墎墩山、苏家山等几代海昏侯的墓园,以及数十处贵族和一般墓葬区,还有面积达3.6平方公里的海昏侯都城紫金城城址。以这些遗址为核心构成的海昏侯国大遗址单元,面积达5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对研究西汉列侯等级葬制具有重大价值。

迄今为止,海昏侯墓共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包括青铜器、金银器和铁器等约3000余件,玉器包括宝石、玛瑙、绿松石等约500余件,漆木器约3000余件,陶瓷器500件,竹简、木牍约数千枚。

江西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邀请国内最具实力的专家参与发掘和保护,并正在积极筹建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研究机构,相关的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筹建之中。“下一步最主要的计划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促进遗址建设和江西省旅游发展相融合,打造国家5A级景区。”

揭秘

遗骸下有包金丝缕琉璃席

内棺中,刘贺的遗骸大多已被腐蚀,只剩下大腿腿骨尚存。考古人员在残存的遗骸下发现了包金的丝缕琉璃席,席上还有整齐排列的多组金饼。这在汉墓考古发现中较为罕见。

“之前在东海县尹湾汉墓中曾出土过。文献中没有关于琉璃席的记载,目前只能判断墓主在安葬时比较讲究。”国家文物局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琉璃在汉代比玉还珍贵,一般都掌握在皇室手中,而且当时国内琉璃制作工艺较差,含铅量一般较高。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从棺内文物的叠加痕迹来看,琉璃席也有可能是盖在身体上的,或为琉璃被,究竟是席还是被,还有待考古工作进一步深入后揭晓。

刘贺或非“荒淫”之人

刘贺是汉武帝之孙,4岁承袭父位,18岁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即被废,其后以平民身份被幽禁在山东近10年,29岁又被封为海昏侯并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此后不到5年就在封地去世,终年33岁。刘贺在史书中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的罪名,汉书记载他有1127件荒唐事,因“行昏乱,恐危社稷”被废黜。

然而,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诸如编钟、琴、瑟、排箫等礼乐用器,绘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漆质构建,各式漆砚、墨及近万枚竹简,漆木质围棋盘以及西周青铜提梁卣、东周青铜缶等文物,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刘贺。

海昏侯墓考古队领队杨军介绍,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同时也说明刘贺是一个有品位的“侯”。而数千枚陪葬的竹简和木牍,大多是刘贺生前喜欢读的书,其中不乏《易经》、《礼记》、《方术》等经典,这说明刘贺从小接受孔孟之礼的教育,并且兴趣广泛。

专家推断,史书中的记载或许与“成王败寇”的史记方式有关,刘贺被废黜并非因其荒淫无道,而是触怒了权臣霍光,因而遭到了“抹黑”,真实的刘贺可能是一个尊孔崇礼、饱读诗书有文化、懂情趣的君子。

孔子生平现不同版本

海昏侯墓主椁室西室出土了一件绘有圣贤像的屏风。题字部分出现了“孔子”“颜回”“野居而生”等字样。专家称,这是我国考古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此次并没有来北京展出。

屏风的面板由漆板和铜板构成,这一制作工艺为汉代考古首次发现。屏风上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根据上面的内容,孔子生平与《公羊传》中的记载并不相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现今对孔子的认识有误?

对此,专家表示,汉代距离孔子生活年代较近,对孔子生平可能流传着多个版本,究竟哪个为真现在还难以考据。此外,墓葬内的屏风是由工匠所做,工匠并非经学大师,出现失误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尚不能据此推断现代对孔子的认识是否有误。

重点参展文物介绍

大刘记印:印上字迹清晰可见

刘贺墓的主椁室东南面此前曾出土一枚玉质龟钮的“大刘记印”,印面突出了“刘”这一姓氏,却回避了刘贺的个人信息,专家判断其为刘贺处理家族事务的私印。而内棺中“刘贺”印的印钮上有附着物,还不能判断是什么动物。印前放置了放大镜,观众可看清印上字迹。

青铜蒸煮器:白酒历史提前一千多年

专家表示,这件实用器是目前发掘的最重要的一件器物,此前的考古工作中从未发现这种体量的青铜蒸馏器。这个分为天锅、地锅的青铜器物内部有夹层,主要用于蒸馏过滤。发掘过程中,在它的“肚子”里还发现了芋头的存在,“清酒就是用芋头为原料,所以这应该是一件制酒用的蒸馏器。”专家称,如此复杂的蒸馏工具反映出当时制酒工艺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一器具可以将人类制酒的年代从元代提前到汉,足足提前了1000多年。

青铜雁鱼灯:科技闪耀汉代

展出的两盏雁鱼灯可是贵族独享的“高科技”产物。整盏灯由雁首颈衔鱼、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组合而成。鱼身及雁颈、雁腹中空相通。灯盘圆形,直壁,浅腹,内有两道直壁圈沿。一侧附灯柄,可控制灯盘转动。这样复杂的设计在当时极具科技含量,其中可以转动的灯盘不仅能挡风,可能调节灯光亮度,而灯体通过虹吸原理,可以将产生的烟“吸入”雁腹。

14只编钟:鎏金错银纹饰尽显奢华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共出土两套编钟一套编磬。其中一套14只编钟可以清晰看出钟体鎏金错银的纹饰。从其在乐器库的摆放位置判断,乐器极受墓主人生前重视,与显示墓主人身份的钱库、粮库同处一个区域的乐器库体现了墓主人的身份和财富价值。此外,现场展出的还有一套铁制编磬,相比于常见的石制编磬,这种材质还是首次发现。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作者: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