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化解过剩产能绝不会引发第二次下岗潮

2016-03-07 09:13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化解过剩产能绝不会引发第二次下岗潮

记者会结束后,徐绍史(右)继续解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 饶强摄

“请大家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引发第二次下岗潮。”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央拿大笔资金助国企职工安置

有媒体担忧国家目前化解产能相关举措会引发下岗潮。徐绍史介绍,各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妥善解决职工安置问题。国家正从钢铁、煤炭两个产业入手化解过剩产能。其中,5年之内,钢铁产能要去掉1亿到1.5亿吨,3到5年内,煤炭产能要退出5亿吨,还要减量重组5亿吨。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

他对中国就业形势保持乐观。他解释,第一,企业虽然比较困难,但也在采取措施稳岗,如减少劳动工时,稍微压减劳动报酬;第二,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长一个点带动的就业比过去要多得多,经济不断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就更多;第三,三产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大;第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去年新注册市场主体约440万个;第五,劳动力在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快,劳动岗位的匹配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岗位匹配的速度和精准度不断提高。

徐绍史介绍,国家还准备了针对就业遇到问题的往届毕业生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失业和返乡农民工、困难企业具备再就业能力的职工、困难地区有就业意愿的人员、确实有困难的就业人员五类人的支持政策,并通过就业信息网、职业培训网和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这五类人,保证他们的就业。

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不少国外人士唱衰中国,认为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面对质疑,徐绍史坚定地说,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硬着陆”的预言注定落空。

还有媒体认为中国经济拖累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徐绍史说,这种现象不存在,中国经济增速去年为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

徐绍史解释,中国虽然进口金额在下降,但实物量还在持续增加。比如,原油去年增长了8.8%,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增长2.2%,矿物肥料和化肥增长16.7%,天然及合成橡胶进口增长15.3%,对外投资也在持续增长。去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了14.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了18.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也显示,2015年全球经济总量超过73万亿美元,中国和美国分别占15%和24%,相加接近40%。从贡献率来看,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中国2014年、2015年的贡献率估计不会低于美国,我们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他说。

化解房地产库存

首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问题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徐绍史回应,最近部分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应综合采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增加住房供地,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

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总面积7.19亿平方米,化解库存任务十分艰巨。徐绍史认为,首先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度,扩大住房需求,同时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进度,满足居民需要,尽量比较多地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以助于收购存量用房。

徐绍史还介绍,我们也将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区分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施策调控。

“十三五”期间将脱贫5575万人

民生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徐绍史说, 2015年脱贫人数为1442万,“十三五”期间将实现脱贫人数5575万,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的整体贫困也将得到解决。

同时,三类群体的民生权益保障将得到重点加强。一是2.2亿的老年人口,其养老服务将作为重点考虑;二是2.77亿的农民工,通过落实居住证制度,让他们享受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三是8000多万的残疾人群体,残疾人的托养、康复、教育、就业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面有所体现。

加大“一带一路”金融支持力度

谈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新举措,徐绍史介绍,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抓手。去年,优势装备和产能加快出海,在铁路和核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莫斯科至喀山的高速铁路已经开始勘测和建设;跟法国电力公司合作,进入了英国核电市场,巴基斯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机组也已经开始建设。钢铁、有色、建材优质产能也开始规模化地向外转移。

今年,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跟已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的国家做好具体落实措施的安排,同时推进一些重要的走廊建设,部署更多重要的支点国家,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使铁路建设、优势产能转移等取得更多实质性的进展。本报记者 范俊生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