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红遍全球,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为治病跨国买药后,偷偷带到美国销售的故事。如今,类似的故事也在我们身边上演。
一男子住院治疗丙肝期间,发现“高价收药”中的奥秘,边治病边取经,病好后,自己做起了倒药生意,还租房开起了地下药房。当民警查获他的药房时,在屋内查获160种共计1.3万盒药品。目前,男子已被刑事拘留。
住院期间为钱发愁 盯上“高价收药”中“商机”
48岁的朱某是江苏人,多年前来汉打工。不幸地是,收入不高的他在2013年患上了丙型肝炎,住进医院。
这是一种不那么容易治好的病,药用得多的日子里,日花费高达数千块钱,很快让朱某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筹集医疗费,是他除了每天打针吃药外,常挂在脑子里的事情。
住院没多久,他注意到医院外墙上贴着“高价收药”的小广告,思索着,难道还可以将自己吃的药卖出去赚钱?渐渐地,他还发现,有一群人,经常穿梭在各个病房,询问患者“有药卖么?”
这是干什么?他经不住好奇和想要赚钱的冲动,把一名男子悄悄叫到一旁,询问这里面是否有赚钱的门道。男子告诉他,他们向患者低价收购手里的药物,再将这些药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给市面上有需要的人。朱某感觉此中有商机,便说服男子,让他入伙。
四处寻找货源与买家 生意做大开起地下药房
起初,朱某当“学徒”,跟着别人一起转病房,收集信息。渐渐地,朱某病好了,他便开始学着别人,在市内各大医院和部分药店发放、粘贴“高价收药”的小广告。没过几天,他接到第一个电话,称自己手上有多余的药品。2人见面后,以远低于市面的价格成交。
收药的渠道有2种,一种是患者在药店或医院购买的药品没有吃完,找不到回收场所,将剩余的药品卖给药贩子;另一种是享受国家公费医疗的人,把多开的药卖给药贩子牟利。这些人并不难寻找,只要够大胆,在医院门口和病房里多转转,总能有所收获。销路也并不难找,或在医院寻觅,或有人主动上门。
尝到了“甜头”后,朱某决定把“生意”做大。去年7月起,朱某在江汉区某小区租下一民宅开起地下药房,雇人替他到各大医院门前找患者收药,自己则坐地回收,成了药品批发商。收来的各类药品,除了一部分卖给熟识患者外,还通过快递等方式进行倒卖。
地下药房被查封 共存160余种药品
2月下旬,他的地下药房被公安机关和食药监部门发现,26日上午,市食品药品执法总局与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联合行动,在武汉市江汉区某小区的出租房内,抓获犯罪嫌疑人朱某。
这间出租房俨然一间大药房,经清点,药品种类高达160余种,包括开酮、金克槐尔、波利维、拜唐平、立普妥、洛汀新等各类药品1.3万余盒,货值金额达190余万元。这些回收药品主要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价格较高的畅销品种,用于治疗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症。执法人员随即将这批药品扣押封存。
贪便宜买药不保险
提醒>>>
办案人员称,这类回收药品脱离监管,来源渠道复杂,药贩子一般把药品存放在普通民房里,储存温度、湿度等都不符合要求,药品质量难以保障。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贪图小利,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药店购买药品。
武汉警方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呼吁广大市民,密切关注居住地药品制假售假及非法回收药品动向,一旦发现及时向警方或食药监等部门举报。举报投诉经查证属实并立案查处后,可按有关规定,对举报人发放奖金予以奖励。
目前,朱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