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越来越高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没得温室大棚的年代,到了春天,蔬菜青黄不接跟不上,人们就念念不忘吃乡村的野菜,老南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宁吃荠菜一口鲜,不吃白菜一口馅”。
那昝子过年,家家户户都储备许多大白菜,一来大白菜摆(存放)得住,炒、烧、炖汤、包饺子,样样都能配,可就是没有荠菜味道鲜。等到过完正月十五小年后,城里人就会结伴而行,兴头头(开心)地下农村,看到漫山遍野的荠菜,兴得一头核子(得意忘形),有的人喜欢自己动手挖,有的人不认识荠菜,就干脆请农民帮忙挖,农村人一点不嘎骨(不好交往),马即(马上)放下手头的活,不一刻工夫,就能挖到一篮子荠菜。
城里人会吃,只要能挖到荠菜,拿回家不是包饺子就是炸春卷,荠菜独有的清香和鲜味,比大白菜做的馅子好吃歹呢。
那昝子,吃荠菜饺子也算改善伙食了,有的人家娃儿多,每次包百十个荠菜饺子,大人根本轮不上动筷子,娃儿们像饿死鬼投胎,三下五除二,就帽影子不见帽顶子了(很快没有了)。
我记得小时候在农村,吃不起肉,我家妈就经常给我们做一锅荠菜豆腐羹。先把锅内的水烧开后,撒一把虾皮进去同煮,然后把豆腐切成碎丁,放进去煮几个翻滚,等到豆腐飘出香味后,马即将剁成碎末的荠菜放到锅里,开小火煮,等到开吃时,我家妈会用铝制小勺子挖一点点猪油化在汤锅里,在烟气袅袅间,一大锅嫩白翠绿的荠菜豆腐羹就做好了,满屋飘香。一家人围坐在桌子边,有说有笑,尽情享受这荠菜家宴带来的欢乐时光。 朱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