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假证得手11万元 获刑三年半

2016-02-18 10:04 厦门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搞中介、卖假证,几本建筑业资格证书,让强某在三个月内骗得11万余元。然而这笔横财还没捂热,强某就被捕了。近日该案经思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生效,强某因诈骗罪获刑三年半。

【被害人】

网上买假证 五万元打水漂

“这证书是假的,我被骗了!”2014年初的一天,小张(化名)急匆匆地冲进派出所,要报警抓捕卖他假证的骗子强某。

原来,小张的公司想引入持证工程师提升公司资质,而强某当时正好在网上发布出售各类证书的小广告。经过一番磋商,强某以15000元的价格卖出一张中级结构工程师证,保证信息真实。

没过几天,小张又向强某求购排水证和建筑工程师证,后者也一口答应,但这次要求先收20000元价款,几天后交证。有了前一次的交易,小张放下戒心答应了。钱到手后,强某又以追加一本造价师工程师证为由,诱使小张多付了15000元,此后便再也没提过交接证书的事。在小张的一再催讨下,一周后强某勉强交出了一本机械工程师证和土建工程师证,“用这个抵吧,其他证都拿不出来了。”

为了减少损失,小张只好拿着两本货不对板的证书回到公司。然而一经网上查询,他发现这两本证书早已处于使用状态,压根不能再用于挂靠。

五万元打了水漂,小张气不打一处来,赶紧报警。警方一查,发现强某骗的可不只小张一人。

【骗子】

曾在教育机构上班“证书挂靠”生意起家

在小张之前,已经有两人被强某以相同的手段骗了6万多元。小孟(化名)花3万元买到了一本伪造的中级路桥工程师证书,小陈(化名)被骗走了35000元,只拿到证书的扫描打印件。

被抓捕归案后,强某一度试图狡辩自己没有故意行骗,他可以“控制证书挂靠”,有部分收入只是定金,不是诈骗款。

经查,强某曾在厦门某教育机构上班,学生中有不少人都想考建筑工程资质证书。一番攀谈后他得知,原来有不少建筑公司要投标、提升公司资质,都需要资格证书。强某嗅到赚钱的机会,便辞职转行当起中介,投入到“证书挂靠”的生意当中。

所谓“证书挂靠”,是指有些持证的技术人员,通过将证件“租赁”或出售给资质不足的公司获取酬劳,公司可以借此提升资质。

强某自己没考证,主要做中介。一开始他在各种工程师群内发布广告,吸引证书源,在有证的人和想买证的公司之间周旋获利。后来他胆子大了,便自行伪造带钢印的证书牟利。

思明法院经审理认定,强某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由于诈骗数额高达116000元,且多次行骗,应酌情从重处罚。最终强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四千元,同时退赔各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作者:谭欣妮 杨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