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包书膜或书套,因为图案样式多,使用简便寿命长,成为不少孩子包书的首选。然而,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添加增塑剂和各种助剂,里面含有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增塑剂)等,会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影响。上海市质监局2月16日公布的风险监测结果显示,近期从上海市场上采集的30批次产品,经检测有25批次塑料包书膜的增塑剂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我国2014年发布、今年起实施的玩具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玩具产品应使用安全的塑料添加剂,三种增塑剂(DBP、BBP、DEHP)含量加在一起不得超出0.1%; 可放入孩子口中的玩具要求更严,所有六种增塑剂(上述三种加上DNOP、DINP、DIDP)含量加在一起不得超出0.1%。不过,在塑料包书膜和书套产品领域尚没有针对增塑剂含量的限制标准,因此市质监局借鉴玩具安全国家标准对其进行检测。
业内人士指出,增塑剂含量高,可能与塑料包书膜采用的材质有关。原本应使用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制成的塑料包书膜,实则采用价格相对便宜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有些产品的原料甚至来源于未经卫生和环保处置的回收废弃塑料。在这些劣质材料中,可以经常找到以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为代表的增塑剂。资料显示,过量摄入增塑剂,可能会干扰人体激素环境,诱发儿童性早熟。
目前,市质监局已将相关产品的风险信息告知有关部门。同时,提醒消费者使用传统的牛皮纸包书,降低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