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将至,走亲访友的同时自然少不了觥筹交错、共享家宴。然而,因种种禁忌导致不能随性享用美食却着实让一些患有糖尿病的人苦恼万分。糖友们真的只能流着口水却无法大饱口福吗?武警嘉兴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就如何科学饮食从而保证健康地欢度佳节为糖友们作了以下建议。
首先,三餐定时定量,保证主食摄入。主食指粮食,包括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谷类食品,因富含淀粉而被认为是控制血糖的克星。经常有“糖尿病人要少吃饭”的说法,的确,进食过多米饭为代表的主食比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更容易使血糖升高,因为淀粉属于多糖,在体内会转化成葡萄糖(单糖)被吸收。但研究表明,适量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可改善糖耐量,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相反主食不足,机体会发生物质代谢紊乱,糖异生加剧,产生大量酮体,严重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从长远看,以谷类为主的中国传统膳食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有利。因此应进食适量谷类。其次,避免饮食过精,适当补充粗粮。增加粗杂粮摄入量,如小米、燕麦片、黑米、红米、玉米、荞麦、全麦面条、通心粉、通心面等。粗杂粮不仅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B1等白米、白面中缺乏的营养素,而且与精制谷物相比,血糖生成指数(简称“血糖指数”)较低,进食后在胃肠道停留时间长,消化、吸收缓慢,既可稳定餐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对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防治有利。黑米、黑荞麦等更是冬季的滋补佳品。
第三,水果可以吃,时间种类是关键。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的吃些水果。吃水果的最佳时间应选择两次正餐中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或睡前1小时左右吃。不提倡餐前或餐后立即吃水果,以免血糖过度增高。建议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及血糖指数低的水果,如猕猴桃、鸭梨、青瓜、柠檬、李子、草莓、枇杷、西瓜等;像干枣、红枣、红果、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果脯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就则不推荐食用。每天可吃水果150~200克。
最后,保持规律生活,休息监测缺一不可。春节期间生活规律易被打破,吃饭的时间与饭量更容易改变,这必然会影响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只按时吃药而未按时吃饭,也会引起低血糖。所以尽量不使作息时间有明显改变。外出探亲访友,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还要注意病情监测,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李若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