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行提醒:长途驾驶需要丢掉的那些坏习惯

2016-02-04 13:53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长途驾驶丢掉坏习惯

不可否认,在你驾驶着车辆行驶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中,都存在着风险。然而,有些潜在危险却来源于驾驶者自身,这些因素在无形之间削弱了驾驶者的交通意识、反应能力甚至是驾驶技术,让驾驶者身处险境却浑然不知。

酒后驾驶

按照中国传统,春节期间喝酒的几率大增!但作为驾驶者,必须恪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基本原则。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另外,我国对酒后驾驶行为一向打击严厉,不仅要暂扣驾驶者驾驶证、罚款,对于醉酒驾驶的甚至要处以拘留。而一年内因酒后驾驶被处罚两次以上的驾驶者,还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开车打手机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年代,专家指出,开车打手机的危害甚至大于酒后驾驶。7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司机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而手机又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禁止开车打电话。英国道路交通安全的新法规甚至规定,开车打电话者的行为一旦被发现,最高可判入狱两年。我国交警对打手机的驾驶者多数只是教育说服,这会给人一种错觉:开车打手机不是严重违章。不过这种貌似轻微的违章行为带来的后果却可能很严重。

疲劳驾驶

春运期间交通繁忙,疲劳驾驶是很多驾驶者面临的问题。长途或长时间驾驶车辆,由于一个人长时间坐在一个固定席上,坐姿固定,部分机体受到压迫,肌肉紧张,血液循环不畅,供氧不足,从而产生困倦,形成我们常见的驾驶疲劳。建议长途驾驶过程中,每隔两个小时驾驶者都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并且适当地放松身体。而一旦觉得精神不济,驾驶者就应该进入最近的休息站停车场休息,直到恢复精力为止。文/南方日报记者 朱钦 图/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