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 就是团圆的味道

2016-02-04 19:24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年味儿” 就是团圆的味道

再有几天就过年了。

不久前,《今晚报》“今晚调查”栏目以津城百姓的过年体验为主题,随机访问了500多位市民,结果显示,近五成受访者认为“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每到春节,“年味儿”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会很高,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也由来已久。但又有谁仔细想过,“年味儿”究竟是个什么味儿?

其实,每个人对于“年味儿”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种“年味儿”。有人说,“年味儿”是记忆中充斥在胡同街巷中烟花的气息;是全家人忙前忙后张罗的那一桌团圆饭;是妈妈忙前忙后包的那一顿除夕饺子;是家门口贴的那副红红的春联和大大的福字;是爸妈递到手里、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无论是哪种“味道”,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最浓的“年味儿”记忆都停留在儿时。在物质贫乏的年代,过年的种种习俗,不仅在文化层面上愉悦着我们,而且在物质层面上“滋润”着我们,曾经的“年”承载着我们太多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生活的变迁,新衣服可以月月买了;以前所谓“年货”早就吃腻了;为了驱霾鞭炮自觉禁了;有了微信,家书没了;有了视频,拜年也可以省了……所以很多人说,曾经承载着“年味儿”的种种生活改变了,以前过年的日子现在每天都在过,“年味儿”自然也就淡了。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年味儿”在只有这些物质享受,那太糟蹋“年味儿”这个词儿了,也太糟蹋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年文化了。套用一句曾经的流行语,“年一直在那里,不增不减”。只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所经历的“年味儿”不同罢了。

当我们在春运大军中拎着大包小包千辛万苦地回到家,打开门看到一桌团圆饭和父母期盼关切的笑容时;当我们和亲戚们围坐一起,忍耐一句句“结婚了吗”“工作顺利吗”听似厌烦,却充满关心的问候时;当我们窝在家中、赖在床上,听着一年未见的父母抱怨“四体不勤”时——这何尝不是“年味儿”呢?

无论何种情愫,“年”都在年复一年,“年味儿”也一直都在。确实很多东西都在变,可与家人团圆,骨子里那浓浓的亲情一直未变。

“年味儿”,就是一家团圆的味道。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祁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