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 长假出游遇突发学几招应急

2016-02-03 19:30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平安过大年 锦囊妙计快接住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日难。对于趁春节长假出外游玩的人来说,最怕突然出现身体不适,扫兴不说,由于就医不便还可能贻误治疗时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蔡学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就春节出游常见的突发情况给出专业建议。

关键词:晕倒

带老人外出游玩,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身边的人最好在出游前学习一些必备的急救知识,并带够药品,特别是急救药品。老人如果突然晕倒,家人不要惊慌,也不要盲目搬动老人。家人此时可以呼唤老人,如果老人能够睁开眼睛,并能够自如应答,说明病情并不危重,有可能是低血糖或颈椎病引起的晕倒。

本身有糖尿病的老人,饥饿或旅途疲惫,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很大。家人这时可以给老人适当补充些糖水。如果老人能够睁眼,但问题回答不清或有困难,则提示老人意识模糊,病情可能比较严重,需要立即拨打120。家人可以贴近听下心跳。如果心跳在140以下/分,且有力,说明并不是突发心脏问题,而是其他问题引起的晕倒。如果老人连呼吸也没有了,家人要赶快给老人做心肺复苏,一直做到120医务人员赶到。

关键词:雪盲

不少人会利用春节去北方赏雪、滑雪。不少人一看到雪就兴奋不已,像孩子似的玩得停不下来。这时,有的人会出现眼睑红肿、流泪、眼睛充血、短时视力下降等不适。别惊慌,你很可能患上“雪盲症”。有人会在较短时间里自动恢复,多数通过眼药水治疗,两三天会好转。但最好是在玩雪前戴上护目镜,或防紫外线功能的太阳镜。

关键词:冻伤

南方人到了北方,由于缺乏防寒经验,容易出现冻伤,最容易冻伤的部位是耳朵、手指和脚趾。一旦冻伤后,这些部位会感觉又痒、又红、又肿。蔡学全提醒说,这时候注意不能抓,一旦抓破很容易感染。如果你刚从冰天雪地里进屋,手脚都冻得麻木僵硬了,不要立即烤火或泡在热水里,一冷一热更容易对肌肉组织造成破坏。这时可以用雪搓局部,直到搓热为止。等到手脚缓过来后,再用37-40℃的姜水、橘子皮水、柚子皮水来泡手、脚,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果冻伤较严重,可以涂些冻疮膏。

关键词:扭伤、擦伤

出外游玩,怎么少得了爬山赏美景呢?不小心或会遇到擦伤、扭伤。蔡学全提醒,不管是哪个部位扭伤,必须先休息。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肿胀、疼痛及痉挛。若身边没有冰袋,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凉水浸湿毛巾敷在扭伤的部位,或直接将扭伤部位浸入溪水中冷却约半小时,停一个小时之后进行第二次冷敷。如果手头什么都没有,局部关节可简单用绷带加压包扎,随后到医院做X光检查,排除骨折或者关节错位。

如果擦伤,小伤口先用水冲净,如有双氧水,可以涂抹伤口进行消毒,如果没有出血或出血较少,伤口不需要包扎,保持清洁即可。如果出血未止,用力摁住受伤部位上方的血管,几分钟便可止血,再贴上止血贴。若伤口较大,如动脉割伤,应及时指压止血,用力摁住受伤部位上方的血管,然后迅速用止血绷带或干净的毛巾、布条绑在此位置处,多绑几圈,并最大限度地抬高手臂。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绷带必须每40-60分钟就松开1-2分钟,否则,可能会造成患处组织坏死。伤口则用纱布或干净的布覆盖包扎,防止被污染。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急诊科主任 蔡学全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通讯员 胡琼珍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