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清盘潮重新涌现 建议以资产配置理念选择产品

2016-02-01 11:31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私募基金清盘潮重新涌现

2016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遭遇近年来罕见跌幅,出现了4次熔断和千股跌停。私募基金作为二级市场的主力之一,也在开年行情中遭遇了一波清盘潮。

私募大佬遭遇清盘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阳光私募基金的清盘止损线设置在0.7或0.8。而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至26日有更新净值的5662只八大策略基金产品(含复合策略、股票策略、管理期货、宏观策略、事件驱动、相对价值、债券策略、组合基金)中,净值跌破0.8的达680只产品,占比达12%,其中净值跌破0.7的有327只,占比达5%。“这就意味着相当一部分比例的阳光私募产品面临清盘危险”,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是继去年8月以来又一次私募清盘危机。

面临清盘危机的不乏明星大佬的私募产品。例如,期货大佬葛卫东管理的“混沌价值2号”曾于去年底净值增至0.744,而近期净值又跌至0.665元。除此之外,清水源投资管理的“锐进31期”及旗下25只尊享系列子基金净值均在1月创去年股灾以来新低,多只产品净值低于0.6元。而2014年私募冠军创势翔投资旗下产品“聚星4号”近期的单位净值也跌至0.5307元;2014年私募亚军滚雪球投资旗下多只产品净值低于0.8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产品大多集中发行于2015年二季度。彼时行情火爆,加之其风格较为激进,始终保持较高仓位运作,在市场急跌之后虽有所反弹,但是整体跌幅较大。

业内讨论取消清盘线

不过,私募清盘潮来袭,是否仅仅归咎于极端行情呢?对此,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极端情况下,市场碰到了流动性问题,这让传统的风控手段失效。这是这次清盘潮的客观原因。”而此次清盘潮的出现也有主观原因,就是“整个行业处于过度乐观的状态”。其认为,“在去年上半年市场非常好的时候,整个私募行业处于狂飙突进的状态,然而这种时候并没有起到一个逆周期的效果,反而在市场最好的时候发布了很多的私募产品”。

而凯石工场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则表示,“一方面,风控和收益是互相矛盾的,如果用风控把风险窗口完全闭合了,那就没有收益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基金经理对形势的估计不足,而且对自己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没有做一个定量分析”。

仇彦英还表示:“清盘线的设置,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现象,是国内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其解释道,最近业内有人提出取消掉清盘线或者降低清盘标准,因为清盘线是特定阶段的产物。“投资首先是有风险的,做投资的时候要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在家庭资产中,投资股票和投资固定收益类的比例要分好。如果10%的资产投资股票型,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那这个10%就是充分投资,如果这个时候要求基金经理调整仓位是不成熟的表现。但是国内为了吸引这一类投资者,就设置了清盘线,这就意味着损失是有限的,这些都是和产品不匹配的。其实这也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所以目前都在降清盘线或者说去掉清盘线。”

建议以资产配置理念选择产品

清盘潮的到来,是否让投资者有“恐私”情绪,不再敢于投资私募基金了呢?对此,江赛春就表示:“现在私募产品从类型来说差异很大,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法则帮助投资者筛选。但是,投资者选择私募之前,应该考虑产品是什么类型,主要是什么策略,风控主要是靠什么,在市场中产品本身的静止波动性是怎样的。”

值得注意的是,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建议投资者要以资产配置的理念来做投资。股票型私募也好,对冲型、债券型私募也好,他们都有独特的风险收益特征以及盈亏周期。投资者应该通过合理的配置资产来追求长期的资产升值,而不是在某一资产类别里追涨杀跌来博短差。

据测算,如果投资者在2007年10月底市场最高点的时候买入一家私募基金,每个月给投资者创造私募的平均收益率,持有到2015年底。在此期间,沪深300从5891点跌到3731点,年化收益率降幅3%左右。以私募平均收益率算,此段时间一直持有的话,年化收益率为约8%,业绩大幅跑赢市场。而另一组数据则显示,2007年11月至2015年12月,这段时间沪深300有11个月的月度跌幅超过10%,主要集中在2008年。这11次暴跌发生后的第二个月,有8个月出现了反弹。●南方日报记者 唐柳雯 实习生 洪海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