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美研讨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召开。
千龙网北京1月21日讯 (记者 凤凰)1月20日,“心血管疾病防控”中美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召开,3000多名心血管医生在线参与研讨。会上,来自美国心脏病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心血管专家强调指出,防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公众应重视危险因素管理,控制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者约为2.9亿,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指出,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快速上升,最明显的就是心肌梗死,中国人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归因于胆固醇升高。
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现任海湾州立医学中心心脏与血管中心主任,心血管科主任Aaron Kugelmass 教授表示,早期血脂筛查和对高危因素的识别是后续干预的关键。在众多危险因素当中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李建平教授指出,血脂异常通过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对身体造成隐匿、逐渐、进行性、全身性和器质性的损害。一个基于14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每降低31mg/dL,能够减少全因死亡12%,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如心梗、卒中、冠心病)21%,减少冠心病死亡率19%、卒中死亡率17%。
霍勇教授提醒,“冠心病、糖尿病和卒中这类高危患者应坚持长期的他汀治疗,不可在血脂达标后随意停药。由于人体内约三分之二的胆固醇是人体自行合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绝大多数都是内源性合成酶升高所致,仅靠减少胆固醇摄入作用很小,必须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使LDL‑C持续控制在理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