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财务真相:销售不佳 现金流捉襟见肘
某商业网站报道,宝能地产近三年的营业收入一路下滑,2012年、2013 年和2014年分别为21.86 亿元、12.73 亿元和9.70 亿元,2015年1-6 月的营业额仅为2.70 亿元,亏损3.148亿元。它的背后真相是,600亿元的资金缺口,近两成项目停工和11位高管离职。这与宝能系疯狂增持万科股权的形象大相径庭。
据相关资料披露,截至2014年底,宝能地产正在开发建设的项目接近40个,预计投资总额超过850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218亿元,资金缺口超过600亿元(项目进度情况如下表)。截至2015年6月底,宝能地产手持现金约16亿元。
在资金链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宝能地产的销售业绩却始终难见起色。自2012年以来,宝能地产的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滑。“从不断下降的毛利润率和房地产销售单价上可以看出,宝能地产收入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后续项目质量下降。”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分析称。
按照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计算,宝能地产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项目占比分别为18%、50%、32%。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普遍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项目潜力有限,宝能持有的大量“存货”并不乐观。
同样不乐观的还有其案场销售情况。统计资料显示,宝能地产旗下12个项目中,有一半的月均去化面积在4000平米以下,照此速度测算,其全部项目完成销售还需要超过150个月。
激进的扩张策略,加剧了宝能地产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那份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显示:自2012年至今,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和投资性现金流全部为负,2012年度、2013年、2014年和2015年1-6月,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244,091.88 万元、-387,411.77 万元、-1,048,015.07 万元和-74,293.05万元,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且为负。这需要靠大量的融资支撑,四年内累计筹资超过220亿元。
201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萎缩,从财务层面体现了宝能地产目前所面临的困境。2015上半年,宝能地产取得借款73亿元,但其中的53亿元用于偿还之前的债务本金,8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利息,已经处于借新还旧的状态。而在前述的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中,宝能地产方面表示,所募集资金也将“全部用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去化周期长,销售不佳,令宝能对这种寅吃卯粮的惯性操作越发上瘾。”一位知名投行人士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