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补贴也要摆拍,谁在“演戏”?

2016-01-19 20:45 华西都市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发补贴也要摆拍,谁在“演戏”

填写了贫困生补助金申请表,配合老师要求手举一沓百元大钞,面露笑容地拍了照片,签完字后,却一分钱没能领回去。于是,湖北孝感大悟县金山中学的学生,发出了“好烦”的感慨。据悉,该校有100多名学生,都参加了这个“补贴发放‘仪式’”。家长表示,事先根本不知道要领钱,最后只是配合走了过场。对此,校方称“没发钱是怕学生弄丢了,到时候跟父母说不清楚”。

根据家长们的叙述,类似情形已非第一次发生,“此前几年,孩子们的住宿补助金去了哪,我们也一无所知。”这是否说明,该校在“补助金发放”一事上猫腻已久?校方一再用“冲抵”、“暂存”等等理由,让“贫困生补助金”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这中间所涉及的,也许是最实际的“经济问题”,或者至少也是流程操作违规了。

要求学生手举百元大钞,同时面露喜悦微笑……这一幕幕场景,何其熟悉又何其陌生。在某些地方,一些学校习惯于自我赋权、放大权威,并单方面支配学生做这做那。在此等背景内,原本平等的助学行为,很可能被当成是“施与和服从”的过程:学生们为了拿到自己那份补助金,被迫要满足学校所提出的各种附加条件。

在此事中,手握发钱“大权”的老师,自我感觉实在良好。他甚至想当然地,给学生做起了表情管理,强调“领助学金总不能愁眉苦脸吧”。就这样,作为补助金发放的终端执行者,这位教师的个人偏好,竟变成了一种强加的意志。事后来看,这一切何其可笑。试问,拍下“含笑的领钱照片”,到底有何意义?莫非是为了证明“钱已送到”,又或者是炫耀学校助学有方?

无论那些照片本想要表达什么,如今想必都已经是事与愿违。这所学校的所作所为,注定会给公众留下了极为负面的观感。要知道,学生也有学生的关切和底线,他们毫无义务来配合无厘头的做作表演。就补助金发放而言,做到“应得尽得”才是当务之急。罔顾这一根本初衷,反倒任性而为、从中作梗,其本质无非是,将“助学”当成了是可以夹带私心、借题发挥的契机。

有教师表示,关于补助金的发放“很敏感,检查也很严”。而从其实际表现来看,我们还是有理由呼吁,相关规范还应该再严些。这不仅意味着,财务查核、资金审计要更严;也意味着,对于学校权限、学生权益的界定要更严——补助金的发放,理应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能基于事先的约定,而绝不能任由“手握资源者”一时兴起随意发挥!◎蒋璟璟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