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行为,正是因为有众多爱心人士纷纷挽袖献血保障临床供应,才使得许多危重病人化险为夷。但是,一直以来,“献血上瘾”的谣言也甚嚣尘上,这种说法究竟从何而来呢?
早期,在没有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之前,献血是有一定经济补偿的,有些所谓的“献血成瘾”往往来自于利益的驱使。
1998年,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献血完全出于个人自愿的原则。对于一些献血者,尤其是人到中年的献血者来说,献血后可能会出现一种轻松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常常会被误解为“献血上瘾”的依据,那么,献血后的这种轻松感究竟从何而来呢?
现代人由于体力活动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尤其人到中年,身体代谢趋向平稳,再加上人体营养摄入得多、消耗得少,很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当血液的黏稠度增加时,血流的速度就变得缓慢,局部血液发生停滞、缺氧、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和营养障碍,引起血管壁的改变,血管弹性降低,从而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定期适量献全血和血小板,就可以减少体内一部分黏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补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之下降,也就减少了患动脉硬化的几率。同时,无偿献血救助他人,能使献血者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想到自己献出的血液能救他人的生命,能使其心情更加舒畅。
因此,对于一些血色素较高的中年人来说,定期参与无偿献血不仅心理上会有帮助了他人的存在感和愉悦感,还因为献血的确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精神上会感觉很轻松,这也会促使这部分志愿者养成定期参与无偿献血的好习惯。但这并不是少数人说的“献血成瘾”。
事实上,为了保证每一位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血液中心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捐献全血间隔半年一次,成分献血十五天一次的周期进行采血。希望大家都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不要因为道听途说的谣言而抑制了我们爱心奉献的热情。
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