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空间站如何生活:尿液循环“变”饮水

2016-01-16 15:56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人类在空间站如何生活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长期在近地空间轨道飞行、有人驻守的科研及观测设施。

睡觉姿势无限制

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睡觉,听起来是件好玩的事,这意味着宇航员可以在居住舱内找一个角落,躺着、坐着、站着甚至倒立着睡。但在宇航员麦克·霍普金斯看来,太空睡眠的最大挑战,在于没有放松感,“在地面,我躺到床上,会立刻觉得放松,双腿如释重负。但在太空,你永远不会有这种感觉”。为此,一些宇航员会把自己绑缚在墙上,以寻找“躺下”的感觉。

每天健身是任务

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重力牵引的条件下,人体骨质会迅速流失。地球上老年女性的骨质流失速度为每年1%,而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骨质流失速度为每个月1%。由于任何动作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完成,宇航员的肌肉力量、血量、精力和耐力都会逐渐减退,最终导致肌体衰弱。唯一的解决之道是大量的高强度锻炼,健身因此成为空间站宇航员每天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尿液循环“变”饮水

货运飞船会定期向国际空间站运输物资补给,宇航员们每隔几个月能吃上一次新鲜水果蔬菜。美国女宇航员桑德拉·马格努斯说:“(在空间站里)做一道菜要花好几个小时。在有重力的情况下,你只需要把废料直接扔进垃圾桶。一旦没了重力,你就得想办法解决(如何固定)垃圾的问题。我的办法是把垃圾都小心塞入一截管道里,即便如此,依然非常耗时。” 空间站内没有保鲜食物的冰箱,但有一套水循环系统,可以把尿液净化为饮用水,进而实现液体的循环利用。宇航员星期一早上喝下的橙汁,星期四早上就能重新变回为一杯可饮用的水。(摘自《百姓生活》)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张代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