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升职记》跨性别群体受关注 专家怎么说(2)

2016-01-11 14:46 新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太子妃升职记》跨性别群体受关注 南京专家怎么说

文章开始前,先厘清这几个概念

跨性别治疗方法特别个性化

生理性别:出生时人们根据生殖器官和性征,就被赋予了生理的性别——男和女,有时候染色体会发生差错,诞生出两性人,这属于遗传学问题,所以有第三性(这不在今天讨论的范围内)。

心理性别:指人们对自己是男人还是女人的一种主观感觉,也叫性别认同。在大多数情况下,生理上是男性的人,性别认同也是男性;生理上是女性的人,性别认同是女性。

跨性别:生理性别和性别认同不相符时,就是医学界所说的跨性别。

易性癖:跨性别群体中的一部分希望完成变性手术,称为易性癖。

异装癖:穿着异性服装是为满足自己内心需求,可能由此可引起性兴奋和达到性满足,但异装癖者并不认为自己是异性,也就是说没有性别认同的问题,是一种与性取向相关的行为,异装癖不能归到跨性别。

(以上概念区别,在医学圈也有很多的争议)

王昊飞介绍,心理医生与患者会在一个容纳性的环境背景中,仿佛像来访者一样去体验他/她的感受,他/她的经历,给予患者理解、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认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帮助患者度过情绪和人际上的危机。

关于治疗目标方面也是心理医生和来访者共同商定的结果,是关于自我的接纳,还是人际的协调,还是战胜抑郁的情绪,还是克服面对歧视的愤怒,还是对于家庭的接纳。具体的方法其实特别的个体化,对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治疗师来说可能会关注早年的经历、创伤和现在的人际关系,以及咨访双方关系的考量和感受;对于认知行为学派的治疗师来说可能更关注那些需要矫正不合理的歪曲的认知形式;对于家庭治疗可能就会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中。王医生提醒广大患者,看心理医生请选择正规医院、机构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医生,以免二次创伤。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