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声音:减持新规即将出台
针对1月8日之后即将可能爆发的大股东扎堆减持,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5日表示,虽然大股东股份的流通市值不小,但并不是都有现实减持需求。从近年实际情况看,大股东减持60%是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进行的,有效缓解了对市场的压力,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金额占总流通市值的比例只有0.7%左右。
证监会5日发布信息称,正在研究完善大股东减持相关规定,将于近期发布,该举措意在实现应急措施有序退出,防止减持对市场造成冲击。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透露,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行为的政策要点包括三方面:建立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预披露制度;在一定时间限制减持比例;引导通过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途径减持股份。
业内人士预计,即将发布的大股东减持新规,不会一刀切式简单延长“禁减令”,而是会在已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完善。
市场声音:期待减持新政落地
多数市场分析认为,如果监管层没有出台相关管理文件,二级市场资金面或将受到短期冲击。而证监会减持新政的效果还需拭目以待。
中欧基金表示,减持禁令即将到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在元旦休假期间,监管层可能会出台后续政策以调控减持的节奏和规模,但预期落空。从目前来看,虽然证监会紧急发声,但并没有实质的规定出台,短期内,市场对大小非开闸解禁带来的影响仍存担忧。
海富通基金认为,从市场层面来看,5%以上的股东减持禁令或将于2016年1月8日到期,潜在解禁规模1.2万亿左右,万亿解禁洪荒冲击A股,市场担心供求失衡,市场反应在意料之中。
久泰基金表示,在操作上,对于前期涨幅过大、受大小非解禁带来的潜在影响较大的板块非银金融及TMT中的相关子板块则留意其短期面临的冲击风险。短期内仍需要留意和观察大小非解禁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在实行熔断机制的背景下,其影响也更容易被放大。
专家声音:解禁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大股东减持是一种合法的市场化行为,在特殊时期强制干预,包括对减持时间或者减持数量进行规定是可行的,但是当市场回归正常走势之后,还是应该回归正常的状态,如果过度干预,反而会引起负作用。董登新同时也强调,减持解禁并非洪水猛兽,解禁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减持。
投资建议:三招规避减持压力较大个股
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的个股建议重点警惕:
首先,适当规避已发减持公告的公司。近两个月内,有多家公司已发布公告,计划从1月份开始实施减持。这一类公司减持规划明确,投资者应适当规避。
其次,减持禁令前已开始减持计划,目前仍未终止,且目前股价仍在当时减持价格之上的公司。在A股市场大跌前,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刚刚推出正在实施,且目前仍未公告终止实施的,如果目前股价仍处于当时减持价格之上,这部分公司的股东在减持禁令到期后很有可能继续减持。
第三,回避禁令期间有大规模解禁,且在目前股价下溢率较高的个股。解禁的限售股以首发原股东限售股和定增机构配售股为主,考虑到这部分主体参与成本较低,解禁后套现动机较强,因此应该坚决回避。(本文综合自京华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链接:股市重磅新闻来了!证监会紧急出台减持新规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