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2015举牌潮:捕猎目标呈四大特征

2016-01-06 08:36 证券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解构2015举牌潮:捕猎目标呈四大特征

2014年,安邦系举牌成为民生银行大股东,险资在二级市场初露峥嵘;2015年岁末,宝能系与万科A再度上演股权争夺战,成为资本市场的收官大戏,“举牌秀”成为资本市场时下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不过,2015年A股市场可谓一波三折,频频上演的“举牌秀”更似一剂良方,催化市场行情回调升温。从1月10日银座股份被中兆资管举牌开始,至12月31日康达尔被京基集团举牌结束,去年全年,A股市场共计86家公司发布举牌公告。险资、阳光私募及其他资本大佬们疯狂扫货,举牌概念股风生水起,资本市场一片沸腾。

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些举牌标的究竟有何魅力,引得资本频频出手,投资者阵阵狂欢?通过对去年全年举牌案例的盘点可以发现,这些举牌标的普遍呈现出四大特征:行业具有整合预期;业绩优秀;估值较低;股权分散。

内外因共同催生举牌大戏

耗资约1751.71亿元,资本大佬们去年全年举牌86家上市公司,共计举牌153次,较以往任何年份相比,去年的举牌潮均属罕见。而岁末的“宝万之争”,无疑成为年度资本市场上最重大的事件,同时让举牌主力军——险资浮出水面(见图1)。

纵观全年,A股举牌事件共现两次高潮,分别是7月-9月的股市修复期与11月-12月的岁末震荡期,全年80%以上的举牌事件发生在7月以后(见图2)。参考市场内外因素可以看出,去年举牌潮的兴起并非偶然。

第一波举牌潮起于6月中旬股市非理性下跌之后。6月15日至7月8日,沪深300指跌去31.34%,在产业资本看来,市场下挫不仅使一波个股回归到正常估值水平,同时也使得一些原本优质的个股遭到错杀。此外,监管层发布的“五选一维稳方案”中,增持乃其中之一,在政策鼓励增持的背景下,产业资本举牌增持不仅可以“捡便宜”,还有助于配合监管层稳定市场。

与第一波举牌潮相比,岁末举牌潮来得更汹涌,险资一路杀出,成为了绝对主力。险资在年末密集举牌,与低利率引发的资产荒紧密关联。保险资金在资产配置中将重心转向权益类投资,有利于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保监会7月8日发布的《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则是推动险资成为举牌大军的另一催化剂。无论驱动力何在,险资密集扫货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对市场未来的看好,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举牌标的涨幅领先市场

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A股市场经历了牛熊转换与震荡修复,除上证50、中证100、上证180外其他各指数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沪指涨幅达9.41%、中小板指上涨53.70%,创业板综指上涨84.41%。整体来看,牛市效应并没有因年中的股灾全军覆没。行情驱动下,被举牌个股的整体表现也不俗。

整体而言,去年全年被举牌个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较为突出,与沪深300年内5.58%的涨幅相比,被举牌个股平均高出了近100个百分点,涨幅惊人。较市场整体表现而言,被举牌个股全年股价涨跌幅均值与中位数均表现不俗,整体跑赢市场。仅以12月份来看,被举牌个股较全部A股涨跌幅均值与中位数均高出近4个百分点(见表1)。

在以散户为主的A股市场,市场情绪对股价带来的助涨助跌效应扩大,市场炒作对被举牌个股的上涨驱动力不可小觑。回顾这一年,新股与次新股、证金持股、高送转等概念炒作行情不断上演,而举牌概念自股灾以来也一直都是市场最为关注的焦点。

整体来看,被举牌个股受到资金的热捧,带来的中短期上涨效应显著,以上市公司发布举牌公告后公司股价相对沪深300平均涨幅来看,被举牌个股都呈现出一定的涨幅,其中3日、5日、10日涨幅依次为8.49%、10.1%、12.02%;另外,公告日至12月31日期间,被举牌个股股价相对沪深300平均涨幅达到近33%。

在举牌消息发布后,还有不少个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着由阴转阳的风格转换。

以朗科科技为例,去年7月8日发布举牌公告,当日立即转换风格,由前一日的跌停转至涨停,并连续拉出5个涨停板。与朗科一样,天晟新材7月8日发布举牌公告同时停牌,自12月21日复牌日起连续7个涨停。绵世股份也不例外,8月26日发布举牌公告后,从之前的跌停即转至涨停,风格转换令人眼花缭乱。同样的案例还有不少,短期来看市场炒作所起的催化效应是其中关键。

不过,资本市场从来都不缺概念炒作,但炒作带来的只是短期的追捧,回归价值投资的理性层面才是长期选择。

责任编辑:傅昱佳(QF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