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e观察]A股开年首日两遇熔断 历史揭秘暴跌之后去哪儿?

2016-01-05 08:5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综合报道 2016年第一个交易日迎来开门黑,三大股指开盘后便一路震荡向下。而熔断机制在登场第一天,就发挥了功效。1月4日午后,沪深300指数跌5%,达到第一档熔断阀值,A股暂停交易15分钟。恢复交易后,两市继续下挫,沪深300指数触发7%阈值,两市提前收市。两市1280只股跌停。

A股熔断机制首个交易日正式实施

2015年9月7日至9月21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12月4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三家交易所正式发布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并宣布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根据熔断规定,当沪深300指数当日涨、跌幅达5%时,将触发熔断机制,三家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暂停交易15分钟;当沪深300指数当日涨、跌幅达7%时,暂停交易直至收盘;当沪深300指数当日在尾盘阶段(14:45及之后)涨、跌幅达5%,暂停交易至收盘。

到底何为熔断机制?熔断机制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当价格波动幅度达到某一限定目标时,交易将暂停一段时间,或者交易可以继续进行,但报价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这种情况和保险丝在电流过量时会熔断,而令电器受到保护相类似,故称之为熔断机制。根据公布的中国版指数熔断规则,A股熔断标的指数沪深300指数。

熔断涉及交易品种包括:股票、基金、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交换公司债券、股指期货、以及交易所认定的其他相关品种。

熔断机制将怎样影响A股?

2015年A股频繁上演暴跌行情,盘中多次出现恐慌性抛售,再加上2015年8月24日美国三大股指期货触发熔断阀值而停止交易,这一切都或许让监管层意识到有必要设立熔断机制,以给市场一个冷静期。

海通证券认为,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环境因素,要根本解决不可能就依靠熔断机制这一个"法宝",但也不能就因此否认熔断机制的合理作用。

分析国外多次股灾的发生、以及本次A股市场的异常波动情况,都看到几个共同的因素在里面--市场情绪的恐慌、融资杠杆的过度放大、计算机量化自动交易的过度推广、金融衍生品的泛滥等等,这些因素在熔断机制面前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时间的"冷冻"、使之"传染力"受限,使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

虽然熔断机制不可能根除市场的不良情绪,但可以缓解和稳定市场的过激情绪,让市场交易恢复正常秩序。总体来说,"熔断机制"是成熟市场的必备机制。

安信证券认为,指数熔断机制与我国A股市场现实行的涨跌停制度同属市场的外生稳定机制, 2015年下半年A股市场出现的巨幅震荡表明单独的涨跌停制度在极端情况下已经不能有效的起到抑制市场波动的作用,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又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中小投资者相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而加剧市场波动,而指数熔断机制不但可以在极端情况下有效的抑制市场的异常波动,同时也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