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城落户,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变
家在济源市“城中村”的李文昭最近以38.3万元购买了一套123平方米的市区商品房。按照济源房产惠民新政,他不仅享受了40%的购房契税补贴和1年的购房贷款贴息,还获得了2万元购房补助。“3项补贴加起来,省了3.4万多元。”李文昭说。
济源房产新政从5月底就已开始。按照规定,“城中村”家庭分户后,因宅基地政策调整、自愿退出宅基地的居民,如果在今年年底前购房,可获得2万元的“城中村”住房困难居民购房补助金;如果在明后两年购房,可获得1万元补助金。
另外,如果农民在今年年底前进城买房并落户城区,可获得1万元补助金;如果明后两年买房落户,可获得8000元补助金。但同时强调,保留进城落户农民在其原户籍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财产权益不变。
“有些农民担心把户口从农村迁到城区,老家的土地、宅基地或者村集体收益就没了。但买房后不落户,很多城市公共服务就享受不到,不利于城市管理。”李学军说。
为了维护好进城农民的既得利益,“豫九条”强调:进城购房的农民可以自主选择在原籍或购房所在地落户,原享受的医疗、集体经济收益等权益不变;申请城镇常住户口的,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未婚子女可随迁进城落户,并保留原有宅基地,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对自愿退出宅基地并还耕、还林的农民进城购房,当地政府可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积,给予一次性补偿。
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推出让利举措,针对农民进城买房,部分房源可打折
李学军说,“豫九条”从强化创业就业保障、保障进城农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做出指导意见。比如,农民进城购房定居后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工商、税务、卫生计生、环保等部门优先办理注册登记或审批备案手续;就业创业的,可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按规定享受相应补贴;创业困难的,按照国家政策优先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农民进城购房取得居住证后,其子女进城接受义务教育的,享有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由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入学,学校不得拒绝,不得收取政策规定外的额外费用。
在新郑市龙湖镇地区,记者注意到,多个房地产开发商打出“年底巨惠”“倾情让利”的口号。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农民进城买房,首付可以分期免息付款,部分房源可打八五至九折。不惟新郑,多个县城地区楼盘都打出横幅,用七至九折不等的房价优惠,吸引农民进城安居。
链 接
拆迁安置户 团购商品房
在洛阳市新安县,租了3年房的张锋今年终于可以在“自己的家”过春节。“在外租房,总感觉不是自己的家。只有自己买的房,住着才安心。”张锋说,今年春节,他打算把父母和亲戚从农村接到县城,“大家好好热闹热闹”。
作为拆迁安置户,张锋的新房有140多平方米,两梯两户。他说,回迁安置的小区往往不尽如人意,配套设施不尽完善。今年政府允许拆迁户在全县范围内,自己挑小区、挑房子,看中后报给居委会,由居委会和开发商沟通后,即可办理购房手续,“新房不仅格局好,有暖气,关键是附近有重点小学,女儿明年上小学,不犯愁了”。
按照新安县房产新政,对县城征迁改造涉及的居民安置,尽可能采取货币方式,以集中团购商品住房的方式解决。洛阳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说:“采取货币化补偿,更能体现市场导向,刺激城区住房消费。”
房价能接受吗?张锋说,虽然新房比补偿面积多出近20平方米,但享受了县房产新政的优惠,每平方米可以少交150元,契税税率减免为2%,由于参加团购,又获得每平方米50多元的补贴。
小伙买婚房 省了两万六
“结婚不买房,愧对丈母娘。”这是河南某县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标语,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急于买房的原因。27岁的宋剑波就在今年年底完成了准丈母娘的心愿:在济源市区购买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婚房,日前刚拿到钥匙。
虽然宋剑波的新房一共花了41万元,但他认为,由于济源出台的房产惠民新政,“自己占了大便宜”。他说,本来应该缴8240元的契税,最后只交了4944元;本来把自己的农村户口迁到市区落户想都不敢想,现在只要在市区买房,就可以立即落户,政府还奖励1万元;因为是首次购房,还获得一年全额贷款免息的政策优惠;因为参加了团购买房,每平方米房价又优惠了20元。
“这样算下来,一共省下2.6万多元。”宋剑波坦言,如果没有新政策,他八成还在犹豫。在41万元购房款中,宋剑波首付了13万,用住房公积金贷了28万元。
还贷有压力吗?宋剑波算账:“贷了30年,每月还款1300元。现在自己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再加上未来老婆的两三千元的收入,还贷还算轻松。”他和未婚妻现在都在富士康产业园区工作,都是普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