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秩序等待重塑
即使在改革之路上仍有细节问题等待进一步协调,但这一行动在海外舆论中仍有着标志性意义。IMF的权力结构是1944年的产物。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即美国及其盟国创建了这一特殊的框架。
路透报道称,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占据着IMF的主导地位。由于该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因此对美国来说就好像是“主场作战”,美国利益几乎从未被触及。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新兴工业国家对此尤其感到不满。
这种说法有着数据支撑:过去10年里,仅5个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国内总产值中占的比例就从18%上升到了28%。
德国一家媒体也评论认为,新兴国家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改变目前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经济学家杰弗里·弗兰克尔同样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力与它们的经济和货币日益重要的角色并不匹配。
去年,由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和南非组成的金砖国家签署了成立自己的新开发银行以及援助基金的协定。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评论指出,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时,这5个国家(或者它们的前身)都在场。现在在巴西的聚会表明了一种意志,即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主导的金融秩序。
这五个国家拥有40%的世界人口,经济总量达全球五分之一。德国之声则说,设立新开发银行被看做是与西方领导的金融机构的抗衡。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主任本·斯泰尔认为,美国国会批准改革措施非常重要。“此举肯定迟了一些,我认为这带来了一些代价。”他曾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美国政府对于IMF监管改革没有本质分歧。IMF以GDP决定话语权的监管改革,实际都会增加中美在基金组织内部的影响力。”
如GAM控股的首席经济学家拉里·夏德威所言,当今世界的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比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深。他近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的一篇专栏中问道:难道单一全球央行和单一世界货币不是比我们的令人困惑、效率低下并且早已过时的国家货币政策和货币“大杂烩”更有意义吗?
夏德威写道:全球金融稳定也可以在当前框架中得到加强,所需要的无非是协调、透明、易于理解的规则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