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市成“妖股”温床 A股“去散户化”已成当务之急
“妖股”年年有,今年特别多。2015年随着A股市场全年的巨幅波动,动辄翻番、连续涨停的“妖股”层出不穷,从上半年的全通教育、安硕信息,到股市大幅波动期间的特力A、潜能恒信、海欣食品、上海普天等,A股市场俨然已经成为众妖出没之地。
在“妖王”特力A的带领下,一大批“妖股”纷纷出现,不停地刺激着投资者的神经。而种种迹象显示,“妖股”启动一般都有一个市场风口,例如上海普天借助市场最热的充电桩概念,洛阳玻璃凭借的是市场热衷的央企改革概念,梅雁吉祥被市场称为“王的女人”(有证金公司支持)。在经过了游资的轮番炒作之后,赚钱效应不断增强,市场跟风力量不断增强,最后游资全部撤离,筹码迅速转手到散户手中。
早在十几年前强庄德隆系轰然倒地,中科系、农凯系等一系列资本大鳄相继崩溃之时,市场曾一度做出A股告别“群庄乱舞”时代的预言。而从这次A股巨幅波动时期市场“妖股”横行、操纵案件频频发生的情况来看,这个预言似乎过于乐观了。
2015年以来的A股市场缘何出现这种“群妖乱舞”的局面?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本轮牛市中,由于流动性泛滥,私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其中既包括正规的私募基金,也包括其它一些民间的非正规私募,这些私募将大量的社会资金通过集合产品导入了证券市场,通过场内的融资融券,场外的配资,伞形信托、结构化产品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使得这些私募具有了非常强大的资金优势,依靠这种资金优势,这些机构可以很容易地制造题材,形成板块联动,引发散户跟风,形成群众号召力,制造“妖股”暴涨,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高度散户化也为“妖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在美国等成熟股市,70%以上的成交量是由机构投资者完成的,相反,在我国A股市场,90%左右的成交量则是由散户完成的。在“散户市”中,机构投资者变成了实力最强的“大散户”,这些机构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角色不再是“组合投资者”,也不是价值投资引领者,更不是股市的稳定器或中流砥柱,它们变成了“顺势而为”的投机者,它们借助自身强大的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充分利用散户的盲从和赌徒心态,通过“讲故事”、“编题材”发动“群众运动式”的全民炒股,并向散户进行疯牛传销,趁机造市暴炒,从中谋取暴利,最终却让散户抬轿、买单。
专家表示,机构投资者拥有强大的专业优势、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并具有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足够能力,因此,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远高于散户,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当然,在散户投资者中偶尔也存在万分之一的大赢家,但他们只是个案,不具有代表性。因此,A股市场“去散户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综合自经济参考报等,部分图文源自网络)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