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2015年,到底“谁”在离职?
日前,前程无忧发布《2016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报告称,2015年员工整体流动性小幅上升,平均离职率为17.7%。
传统行业被动离职增加 高科技、金融行业跳槽凶猛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陷入低潮,带动离职率进一步升高。从各行业员工离职率来看,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消费品行业的员工离职率依然处于领跑地位,分别为20.9%、19.8%和19.6%。过去一年,各行业在经济常态下,急剧变革,制造业受冲击尤为明显,实体经济低迷,部分企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部分岗位被取消或缩减,员工被动离职的情况有所增加;而传统服务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岗位可替代性较高,企业在员工保留方面关注度较低,离职率一直处于较高状态;此外,因物价水平进一步下滑,面临通缩压力,国内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消费品行业员工离职率亦逐年升高。
2015年,高科技、金融等行业员工离职率频频走高,分别为19.1%和18.1%。在大数据和“互联网+”兴起的背景下,高科技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专业人才频频跨界,人才整体缺口较大,企业间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此外,传统行业纷纷触“网”,也让高科技行业专业人才更为抢手。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具备国际视野、通晓金融市场实务的人才需求量持续上升,中高端人才十分紧缺,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市场如火如荼,专业人才相对缺乏,“抢人大战”频频上演,导致金融行业人才流动频繁。
一线城市聚集效应依然强劲 非一线城市日渐升温
2015年,一线城市和非一线城市的离职率依然呈上升趋势。一线城市员工离职率为18.3%,高出平均离职率0.6个百分点,非一线城市的离职率与2014年基本持平,为17.3%。 近五年来,一线城市员工的流动性都明显高于非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各种资源汇集,人才聚集效应依然强劲,知名企业较为集中,企业间人才竞争较为激烈,离职率一直处于高位。此外,随着非一线城市招商引资和人才吸引政策利好,吸引不少企业向内迁移,加上便捷的交通拉近了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的距离,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人才流动。近两年来,非一线城市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也日渐升温,导致非一线城市的离职率逐年升高。
操作人员面临年龄断层 专业技术人员炙手可热
2015年操作人员的离职率仍是所有职位等级中最高的,达到25.3%。2015年经济趋缓,部分企业产能过剩,产业结构调整,一线操作人员被动离职的情况较往年有所增多;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区域生活成本上升、产业转移等加大了一线操作人员供给缺口;此外,一线操作人员正面临年龄断层,90后新生代向往更好的工作机会,流动性增大,离职率亦是日渐走高。
从离职率的增幅来看,2015年专业技术人员的离职率同比增幅最大,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商业格局的深化演变,传统行业逐步转型,企业需要及时调整战略及产品创新,专业技术人员需求较大,人才竞争激烈,离职率继续走高。
民企离职率依然最高 国企离职率日渐攀升
2015年,民营企业离职率依然最高,为20.2%,高出国有企业(12.4%)近8个百分点,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均较弱,在人才吸引与保留方面并不具备太多优势,员工稳定性较差。
从同比来看,国有企业离职率较2014年同比增长4.2%,同比增幅最高,2015年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在国企改制重组中,国企用人机制日趋市场化、去行政化,部分国企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部分人员需分流安置;此外,亦有部分国企人员主动跳到互联网、金融等发展前景看好的行业,整体离职率亦进一步升高。
“对目前工作不满”成离职主因 90后“说走就走”
较具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与职业成长空间,依然是员工选择主动离职的重要原因,这两项指标无疑是大部分职场人权衡去留的关键因素。值得一提的是,个人对“薪酬福利缺乏竞争力”排名从往年的第一位下降至第三位,而“对目前工作内容感到不满”跃居首位,这也折射出职场人跳槽观念的更迭,“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着90后职场新生代步入职场,他们更喜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跳槽,这也是这个快速变化时代的特点。
调研发现,90后员工比例越高,员工的平均离职率也会随之升高。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90后,总能最先发现机会,最敢尝试各种职业,“有主见,不将就”是这个群体的显著特征,另外,他们职业定位模糊及抗压性较差,往往“说走就走”,跳槽意愿较为强烈。此外,在全民创业热潮中,不少90后也加入了创业大军,年轻的他们不走寻常路,敢于去陌生的领域“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