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壶造假的三个层次
尽管“紫砂泥稀缺”的谣言一直被有良知的从业者否认,但紫砂壶价格能抬升到如今的位置,和宜兴特有的“大师”职称认定体制有着独特关系。
紫砂壶历来按人定价。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紫砂壶基本属于文物范畴,并不存在相应的市场。如今可以被交易、收藏的壶,基本上遵循了价格随作者职称递增的原则。然而这样的定价体系必然会导致各种仿冒出现,对于一个日渐火爆的藏品市场来说,没有假货几乎是不可能的,紫砂壶市场也不会例外。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扰乱紫砂壶行情的“李鬼”大致分为三类:“高仿壶”“枪手代工壶”和“机器壶”。其中,“高仿壶”是自紫砂壶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一般来说,就是有紫砂陶艺大师制作了一把壶,其他紫砂陶艺人用比较精彩的手段,比较接近的材质,私刻大师的印章盖上,然后仿冒。有些制壶高手仿冒的水平还很高,比如民国时期一些高手专门高仿明清时期的名家壶,为了追求逼真效果,工夫越练越深,反而自己的水平也练上去了,如今就连“高仿壶”也成了藏家追捧的精品。
“高仿壶”后是“枪手代工壶”。“‘高仿壶’是高手仿大师,而‘枪手代工壶’则是‘徒弟’仿‘师傅’,但是以师傅的名义卖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刘军华说,“‘枪手代工壶’其实就是做壶的人自己替自己的作品作假。按照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一个紫砂陶艺人,即使再勤奋,一年最多也不过做50把壶,事实上更多的紫砂陶艺人为了保持自己的作品水准一年往往只有3-5把壶问世,市场上哪里有那么多的大师壶供收购呢?但是在高额的利润驱使下,极少数大师也不免为其所惑。”
“高仿壶”和“枪手代工壶”都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但是危害最大的当数“机器壶”。据宜兴紫砂工艺厂副厂长时建明介绍,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紫砂合作社的时候,制壶名家顾景舟就曾经为此事和别人发生过争吵。传统的紫砂壶制作,要求紫砂陶艺人使用手工的工具制作,像供春当年仅凭一把茶勺就做出了树癭壶,因此一把好的茶壶应当是纯手工制作的。可是顾景舟发现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水流转盘,利用转盘一个身筒很快就能搞定。
顾景舟觉得很荒谬,不同的人,手感不一样,做出来的壶也不一样,如果使用匀速转盘,转出来的身筒都一模一样,一个壶究竟还能保留多少个人风格?“顾老当年还只是考虑到了个人风格问题,未曾想到,如今假冒顾老的‘机器壶’已经在不少店面乃至拍卖行上登堂入室,诓骗外行人的钱财。”时建明如是说。
期待行业发展细水长流
据了解,目前在宜兴共有紫砂陶艺人员3万多,紫砂作坊数千家。目前的行情是,国家级大师的作品从10万元起价甚至上百万元,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一般是5万到十几万元,再往下的工艺美术师,价格由几千到上万元不等,最低级别的工艺员,作品往往在200-500元之间。而没有任何职称的紫砂陶艺人,一把紫砂壶的批发价基本上不会超过100元,和100万元一把的紫砂壶没有任何材质上的区别,但价格却相差万倍。
但除了极少数能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大师”,本报记者所接触的大部分宜兴紫砂壶从业者却并不希望如今“疯长”的紫砂壶市场继续“失控”下去。一名紫砂壶店主就对记者表示,“以往几千元一把大师壶时,市场正常流动,来宜兴的人都愿意买一点。如今很多‘大师壶’连我们都不知道真假,卖出去的时候我们心里没底,高昂的价格客户也不会买账。如今宜兴满大街都是卖‘大师壶’的,看起来很热闹,然而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在江苏省工艺美术师许腊美看来,“紫砂壶,不管再怎么强调它的艺术水平,首先它得满足一个条件,就是它是用来喝茶的一个壶,它的使用价值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点就和书法、画乃至瓷器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如今许多现代陶瓷都失去了实用价值,但紫砂壶的第一要求永远是可以喝茶。失去了这个前提,紫砂壶就是去了所有的价值。”
价格越贵,业内人士反而越担心。这种荒谬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地在宜兴紫砂壶从业者心中存在着。“钱可以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可以毁了一个行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资深紫砂壶藏家贾明对记者表示,“紫砂壶价格飞涨带来的‘假大师壶’问题到现在都是无解的。我只能说要靠紫砂陶艺大师们的道德自律才能解决问题。或者你在全中国振臂一呼,买过顾景舟的藏家举手,然后一举手发现买过这样壶的藏家有好几千,这样才会发现顾老当年无论如何也做不出几百把壶。”
“其实有些没有任何职称或者职称低的制作者的壶,其式样做工都相当精到。”贾明总结道,“说穿了,其实紫砂壶作为一个工艺品,它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想要做好一把壶,也不是难如登天的事情。关键是你怎么看待壶背后的艺术附加值的问题。我们其实也不希望市场都来炒作紫砂壶,这种‘揠苗助长’式的资本运作会让宜兴紫砂壶走向一条釜底抽薪的道路。有‘普洱茶’‘和田玉’‘钧瓷’作前车之鉴,对于宜兴紫砂壶,我们还是希望它能聚沙成塔,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