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染色屡禁不止
金胺O为黄色均匀粉状物,易溶于热水呈亮黄色,溶于乙醇呈黄色,其水溶液加入浓硫酸稀释后呈淡黄色。主要用于麻、纸、皮革、草编织品、人造丝等的染色,也用于印染棉织品。碱性金胺O可用于油、脂肪、油漆等的着色。
金胺O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可引起结膜炎、皮炎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过量食用,将对人体肾脏、肝脏造成损害甚至致癌。
但其仍然是中药染色剂中的常客。2012年9月8日,食药总局公告称,在中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区和主要集散地安徽,有12家涉案企业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进行染色,用铝盐和镁盐加重,并在药材中掺假,国鑫、维涛、徐重道中药饮片厂等还存在走票过票、贴牌包装等问题。
2013年10月,食药总局再次展开中药饮片染色问题专项抽验,涉及红花、延胡索、西红花3个品种的22批问题药品。而金胺O同样是延胡索的染色剂。
2014年9月的专项抽验中,金胺O又出现在蒲黄的染色剂名单中。
而近几年来,除食药总局之外,各省市食药监局所检测出的金胺O也不在少数。
据悉,中药饮片染色主要有三种情况:伪品通过染色掺入正品中,这种情况较为多见,掺入量达50%左右;第二种情况则是正品通过染色以次充好,这种常见于人工培植的山参染色后便于高价卖出,第三种则是劣药通过染色,继续入药。
“一般需要染色的中药材都是腐烂变质,或者是已经将精华提纯剩下的劣药。”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史立臣介绍道,“供货商也不会单纯地出售劣药,都是混在好药中出售,这样也提升了检测难度。”
邓勇也提出,中药材的质量安全保障并不是某一个环节的问题,从种植、采摘、贮藏、加工、制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造假掺加的情况。比如很多农户不到时节就采摘原生药,或者通过农药化肥催化生产,就像催熟的食品口感不好,催熟的中药也降低了药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品相不够好的就自然会染色以次充好。
中药监管还需重拳
10月23日,亚宝药业荣获“2015儿童安全用药突出贡献企业奖”。亚宝药业集团政府事务部总监刘方同曾公开介绍,亚宝药业是儿科药的传统企业。
在10月27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显示,亚宝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13.89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48.3%。股东名单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证金公司和中央汇金公司分别持有亚宝药业2.04%和1.86%。
为何像亚宝药业这样业绩良好的上市企业也会牵涉到中药染色事件中?
史立臣认为:“常年采购中药的专业人士对于染色中药还是有一定的辨识能力的,当然亚宝药业作为上市公司本身不太可能会刻意购买问题原料药,但采购环节还是可能涉及利益交易的。”
邓勇在安徽亳州中药市场进行实际调查时发现,药材商户售卖的中药一般都是分几个档次的,价格可能差几倍。“他们也都比较谨慎,如果你表现出可能是调查人员,那他肯定会把最好的药拿出来。如果你的购货量比较大,他也比较信任你,他就会直接告诉你这个药还有哪几个价位和档次的。染色药的价格自然更低,利润空间更大。”
史立臣提出,单纯地依靠企业自检很难解决中药市场目前的问题,“近几年检测出的问题大部分还是由食药总局发现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地方食药监局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实现,尤其是中药材大市场地区的食药监局更要加强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企业并不会真的惧怕监察”。
“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首先就是从药材种植上做到规模化、产业化,这也是构建中药材安全追溯机制的基础。”邓勇还认为,除了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外,强有力的监督执法权也是规范市场必不可少的,“食药监局目前人员有限、管辖范围较宽,现有的专业人员不足,而中医药管理局又没有执法权力,这一方面的监管力度还非常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