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上市银行一年离任59位董监高 一线员工跳槽演绎商战故事

2017-10-24 08:55 中国网

很多具体业务的掌舵者已跳槽至互联网金融公司或民营银行,也就是业界所称的“从甲方变成了乙方”

银行业人才“加减法”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刷爆朋友圈的辞职信或许也表达了部分上市银行“董监高”以及核心员工的心声。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去年10月28日至今的一年时间内,上市银行合计至少已有59位“董监高”宣布辞任(今年离任45位)。

“交易所公布出来的公告中仅能看到‘董监高’的工作变动,事实上,很多具体业务的掌舵者也已经跳槽至互联网金融公司或民营银行,也就是业界所称的‘从甲方变成了乙方’”,从业十余年的猎头公司负责人李女士日前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自己之前曾协助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物色新的风控总监,目标候选人都是在银行挑选的。

股份制银行“董监高”离任最多

10月21日,光大银行公告称,该行外部监事邓瑞林因工作调整,于10月20日向监事会提交辞呈,辞去外部监事、监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及监督委员会委员职务。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这仅仅是近一年来众多董监高辞任公告中的一例。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一年时间,已经有59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其中,仅离任的董事长就有6位,行长(含副行长)共有17位,可以说都是绝对资深的银行家。

从具体数据来看,59位“董监高”来自18家银行:离任股份制银行离职的人数最多(为23位)、国有大行共计20位、城商行和农商行共计16位。其中,某股份制银行的离职“董监高”达到了8位,包括4位董事、4位监事,与该行去年年报的“董监高”数量(排除人员更替因素后为27位)相比,占比约为30%。

从原因来看,工作调动、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任期届满、个人原因是银行家们辞职的主要理由。仔细梳理各项原因还可以发现,自上而下(来自组织部门或股东单位的人事安排)的工作调动和任期届满是任职变化的最主要原因。不过,自下而上的个人主动选择型辞任也同样存在。

中高层及核心员工“甲方变乙方”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董监高的辞任大多有着各种外力原因,或多或少有些身不由己。但是银行中高层、核心业务骨干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离职则更多的是来自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民营银行的竞争。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某民营银行正在招聘总行副行长,其职位要求明确包括“知名投行或基金公司总经理3年以上经历,或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总监及以上(3年以上工作经历),或五大行省级以上分行资管部门或金融市场部门、金融同业部门的副总(3年以上工作经历);区域银行总行资管部门或金融市场同业部门副总(2年以上工作经历)”。

按照这个招聘逻辑,互联网巨头总监、国有大行省级分行对应部门副总、投行或基金公司总经理在猎头眼中基本“平级”;区域银行总行对应部门副总受欢迎程度较前面的级别略有增加,因此任职时限的要求略短。

事实上,随着民营银行的数量增加且在各省多点开花,传统银行中高层的转型也重合其中。目前披露出来的民营银行行长(包括拟任行长)全部来自于传统银行。此外,部分原本促成传统银行与互联网公司、民营银行创新合作的银行业一线人才也已经从“甲方转化为乙方”,从合作伙伴变成了互联网金融公司或民营银行名副其实的“自己人”。

“目前传统银行留住中高层以及核心员工的难度越来越高,毕竟,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处于创业期,很多公司能够提供股权或期权,从而使核心员工兼具创业者身份,这是传统银行难以提供的”,上述猎头公司负责人李女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监管的推进,互联网公司越来越规范,民营银行的前景也愈发被看好,传统银行员工离职‘看世界’的愿望自然无需再压抑起来”。

“民营银行副行长的年薪肯定是一事一议,但大致行情可以达到300万元-400万元,远高于传统银行同类岗位”,李女士表示,“再加上更具想象力的创业空间和期权,传统银行人是很难说不。”

银行最怕跳槽连锁效应

事实上,无论是“董监高”还是核心员工的离任都只是人才流失的冰山一角,在信息披露不能覆盖的“冰面”以下,业务骨干和一线员工的离职规模更加庞大,甚至经常演绎出“兄弟变对手”的商战故事。

猎头刘先生最为成功的运作是“连升三级”式跳槽,候选人从银行的小团队主管华丽丽转身成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总监。

“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愿意从银行引进风控人才,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金融方面存在短板,挖角银行无疑可以快速弥补;另一方面,风控团队来自银行业可以给互联网平台加分,有助于给平台增信”,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

而最令商业银行头痛的其实是人员跳槽的带动效应。“员工跳槽后如果薪酬和职级快速攀升,会对于老东家形成无形的压力,与该员工原本同职级甚至更高职级的员工很容易产生不平衡感并对银行提出升职加薪的需求,一旦不能获得满足,就可能催生新的跳槽”,某股份制银行华南地区分行行长此前也在与《证券日报》记者的交流中表示, “我们银行一位入职两年的员工,被挖走后直接成为了部门总监(相当于支行长),部分银行是希望通过人员挖角来谋求复制成功的业务模式。”

“银行业现在依旧没有摆脱同质化竞争,在目前优质客户荒和资产荒的双重重压下,银行之间的资产竞争有时候直接表现为某几个业务人员的竞争”,一位国有大行支行网点个金业务负责人也对本报记者表示,“业务骨干收入超过支行管理层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猎头的朋友圈中,兴业银行金融同业人员、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人员、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业务人员确实比较吃香;国有大行对公业务部门的人更受欢迎。

责任编辑:詹婷婷(QT0006)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