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保本基金谢幕避险需求仍在

2019-10-16 01:24 新京报

来源标题:保本基金谢幕避险需求仍在

保本基金受投资者欢迎,主要基于其避险功能,避险工具短缺是A股市场的一个短板。

10月15日,中国资本市场最后一只保本基金“汇添富保鑫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转型为“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这标志着历经16年风雨的保本基金正式谢幕。虽然在中国资本市场仅仅存在了16年时间,但保本基金从诞生到发展再到退出,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保本基金是2003年正式与国内证券投资者见面的。当年发行的国内首只保本基金是南方避险增值基金,因主打“保本保收益”这一创新理念,契合了市场需求,该基金一度热销,首发规模达51.93亿元,开户投资者达14.81万户,代销行中国工商银行卖出该基金41亿元,刷新了开放式基金发行的多项纪录。

保本基金在2003年诞生,与当时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1999年5月19日,沪深股市大涨,引发一轮牛市,因此被称为“5·19”行情。这轮牛市延续到2001年6月,上证综指见顶2245点后宣告结束。此后沪深股指回落整理,市场缺乏赚钱效应,“保本”成为当时投资者的一大愿望。于是,保本基金应运而生。

保本基金的发展也与股市密切相关。保本基金曾经历两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2011年前后,保本基金迎来首次爆发式增长,新成立18只保本基金,发行规模超360亿元,成立数量远超此前7年总和。当时股市经过2008年的大熊市和2009年的反弹,然后出现回落整理,投资者同样面临“避险”的需求。

第二次是2016年,保本基金发行再次出现“井喷”。仅2016年上半年,新成立的保本基金规模就占当年发行基金总规模的近四成。2017年初,保本基金总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成为公募基金崛起的新主力军。这次保本基金发行“井喷”的背景是2015年股市行情由牛转熊,市场再度面临强烈的“避险”需求。

因此,不论是诞生还是发展,保本基金的身上都烙下了A股走势的烙印。这说明,保本基金的发展史,反映的就是A股市场的运行史。一方面,A股市场波动大,尤其牛市转熊市后,投资风险巨大,投资者存在强烈的“避险”需求。另一方面,A股市场缺少足够的避险工具,不能通过做空来锁定风险,投资者只能借助于保本基金来回避投资风险。由此可见,保本基金的诞生与发展顺应了A股市场的发展需要。

但保本基金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这就注定保本基金难以“长寿”。虽然保本基金是投资者良好的避险工具,但并不等于没有风险,因为保本基金也需要直面投资风险。为了履行“保本”承诺,只能由基金公司承诺的“连带责任担保方式”来担责,即把保本基金的风险转嫁给基金公司,这对基金公司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在这种机制下,保本基金规模做得越大,基金公司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为了排除基金业发展隐患,确保基金业健康发展,2017年监管层出台《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将保本基金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取消了连带责任担保机制。2018年正式出台的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管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如此一来,保本基金已无法适应监管的要求,只能退出历史舞台。

保本基金正式谢幕,对投资者是一个损失,因为少了一个避险产品。在没有保本基金的市场里投资,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增加风险意识,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同时注重理性投资。

对基金业来说,保本基金谢幕则是个机会。保本基金之所以受到投资者欢迎,主要基于其避险功能,避险工具短缺是A股市场的一个短板。保本基金退出舞台,恰恰为基金行业顺势推出一些适合监管要求、兼具避险功能的新产品提供了机会,毕竟中小投资者强烈的避险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杨承渊(QN004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