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艺术区夜间商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2019-08-28 09:08 北京商报

来源标题:艺术区夜间商业发展应因地制宜

近来,在政策的支持下,“夜经济”成为了当前的热词。提到夜经济,人们最先想到的肯定是三里屯、国贸,而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小镇等一些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艺术聚集区却常常被人们所忽略。实际上,吃、喝仅仅是夜经济中的一部分。有专家指出,“夜经济是发生在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以当地居民、工作人群和游客为消费主体,以休闲、旅游、购物、健身、文化、餐饮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城市消费经济”。由此看出,夜间除了吃、喝、玩之外,文化艺术方面的消费也应该在夜间活跃起来。

宋庄:艺术从业者之夜

由于身处在北京的六环外,它的夜生活很少有人关注。每当夜幕降临,宋庄也会迎来属于它的独特时间。或许不够喧闹,但每个个体都能在这里寻得安定。

“80后”的内蒙古小伙巴图,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因为父母也都是从事艺术行业,并且很早就在宋庄租用了工作室,所以巴图从16岁就跟父母来到了宋庄。

“近几年各类基础设施也都建起来了,生活方便了不少。特别在吃方面,与之前相比,可以选择的美食越来越多,而且还有很多艺术家都在这开了自己的艺术创意餐厅,如果你愿意找,每天吃的都可以不重样。”在宋庄生活了十余年的巴图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己很高兴能够见证宋庄的发展。现在宋庄与之前相比繁华了很多。在晚上,经常和一些朋友会找个饭店,一块儿喝着小酒,探讨艺术创作方面的灵感。

据了解,目前宋庄区域内,美术馆30余个,博物馆3个,画廊100余个,艺术家工作室5000余个,村史馆1个。其中,小堡村的村史馆、村陶艺、国中美术馆、艺术盒子等地每晚都会吸引不少市民。此外,在活动期间,部分场馆都会延长营业时间。夜间文化加餐饮娱乐,让宋庄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夜间消费模式。

未来,宋庄镇将打造以创意文化园区为牵引的“夜经济商圈”,发展以传统文化生活体验、潮流艺术弹性空间、体验性商业、特色餐饮等共享体验式文化夜经济。

798:夜间业态更完备

如果说宋庄是艺术创造基地,那798艺术区更像是艺术的前沿阵地。与宋庄相比,798艺术区的发展却是截然不同的。798更多的是展示当代艺术和798生活方式。经过多年的演变与发展,同时,商业的气息在798迅速蔓延,众多商业业态的涌入,使得798逐渐成为了北京的一个网红打卡景点。

正因为如此,798艺术区的夜晚会更加喧闹,除了地理位置更靠近城区外,商业业态也相对丰富。798的周边聚集了百余家餐饮,酒店、便利店等服务型业态一应俱全。白天在798意犹未尽的人们,可以在艺术区周边享受夜晚的生活。

而宋庄,聚集着大量从事艺术行业的人群,其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区域人群不同。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群往往在夜间的生活活跃度会较高,因此夜间的各种生活服务需求也会相对较多。其次,在文化社交方面,对艺术家而言,与同行业进行高频率的交流,会更加有利于创作灵感的提升。

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宋庄夜间营业的商业业态,除餐饮业态外,相比城区的一些商圈来讲,业态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一些先天条件的因素导致宋庄地区的软硬件设施无法与城区相比。公共设施配套的完善、夜间交通保障等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夜间消费的发展。

专家:文化夜经济

要因地制宜

由于区位的原因,决定了宋庄地区的夜间经济发展不可能与城区内其他夜间特色商圈的发展模式一样。除了餐饮娱乐类之外,还需要更深层次的内容来丰富夜间生活。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依绍华认为,所以,宋庄地区要发展夜经济,就应该结合其自身文化、艺术等特点,来深入挖掘和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夜间消费内容。除此之外,结合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当地特色,明确的主题,打造好以文化、艺术为特色的宋庄品牌。

与此同时,除了夜间消费内容外,宋庄对于自身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与夜间经济发展相匹配。首先,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完善区域内的停车场设施建设,市政交通配套能更好地服务于夜间经济,将更有利于区域商业繁荣。其次,提升宋庄地区的服务设施建设,例如,酒店、便利店等服务型业态,保障来此观光游客的消费需求,不仅要吸引人来,更要让人能留下来。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政府在发展夜间经济上应该统筹规划、引导,根据当地特色,对区域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区设置及环境调整,集中打造规模化、业态丰富的夜间商业中心、文化交流场所等,形成区域影响力和认同感。

此外,在丰富夜间消费内容的同时,对宋庄区域内的综合配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智慧商圈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停车、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区域的业态结构和布局,品牌的集聚程度,服务的便利化程度,会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等都成为需要不断完善的重点。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