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动真格”了,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

2019-07-02 08:33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动真格”了,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地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住建部日前介绍,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由住建部负责每季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此外,为落实细则,多地开始对基层干部进行考核与问责。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推行多年的垃圾分类开始真正落地。

多地立法推进落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说,推动这么多年,这一次,国家“动真格”了,垃圾分类终于不再停留于口号和倡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据记者了解,此前,上海、北京、杭州、成都、重庆、厦门、合肥、广东等均进行了地方立法,一些重点城市在城区范围已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为推进垃圾分类真正落地,不少地方都规定,违反垃圾强制分类规范的各类主体将面临包括罚款在内的多种处罚。重庆市、杭州市都规定,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且逾期未改的,对单位和个人处以不同额度的罚款。

多地还明确了管理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厦门市规定,对违法管理责任人可以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单位罚款数额10%的罚款;杭州规定,对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未履行职责等行为,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上海、合肥等地还将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与个人征信挂钩。

让垃圾真正“分得清”

垃圾分类涉及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四个环节。“一口茶叶渣就能毁掉一箱可回收废纸。”宋国君告诉记者,生活垃圾混装、混运,既伤害公众的分类积极性,更破坏垃圾分类回收效率。目前,各地推出不少措施保证垃圾“分得清”。

要让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居民分类投放准确性是关键。2018年,上海市出台《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引(居住区)》,不久前,上海相关部门又编制并投放了“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一些方便市民查询垃圾分类信息的小程序也纷纷上线。

此外,上海投入大量人力具体落实。“小区的分类投放点都安排居委会工作人员开袋检查、现场指导。”上海市民钱女士说。据了解,一些中小学校还组织学生在暑假期间到街道担任志愿者。

为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北京要求垃圾运输车辆“亮出身份”,标识要醒目,车身颜色统一为绿色,并通过智能技术进行精准管理,居民可通过电话监督举报;上海为市民提供“垃圾去哪儿了”微信平台、12345电话等监督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也取得有效进展。浙江金华市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目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已覆盖了金华市100%的乡镇和98%的行政村,垃圾减量达八成以上。

作为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广州花都区赤坭镇锦山村设置回收处,定时定点回收大物件和一般可回收物。村里还通过设置沤肥点,初步做到“餐厨垃圾”不出村。

垃圾分类带来多重“冲击波”

“分类型垃圾桶网上卖断货了”“工作太忙只能求助爸妈或保姆,家人多了很多话题”“公司里个人座位旁的垃圾桶都没有了,扔垃圾人都跑瘦了”……近日,强制垃圾分类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一些个人生活习惯悄然改变。上海的宋女士说,为减少垃圾分类错误,已经开始少叫外卖了。北京市民陈辉说,父母开始把塑料袋反复使用了,尽量减少垃圾。

垃圾分类带来新的市场商机。洁满仓清洁用品公司工作人员说,近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集中更换分类垃圾桶,订单量巨大,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仍然供不应求。一些年轻人看准时机创业。上海机电学院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开展的“飞蚂蚁环保”项目,通过联网的回收柜,让学生自助回收废纸、纺织类、塑料瓶、电池等类型的垃圾。

垃圾分类对基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厦门、广州多地将相关内容纳入各区党委、政府和街(镇)党工委的工作考核。厦门市思明区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几乎每月都有多家单位对社区进行暗访、排名,考核情况与个人收入直接挂钩。

资本市场也闻风而动。近来,A股市场中垃圾分类概念股集体上涨,多只个股甚至连续涨停。首创环境副总裁胡再春表示,垃圾源头分类是大趋势,让错配的废物变成财富,市场潜力巨大。有机构估算,固废全产业链市场有望达到千亿元规模。

宋国君说,政府要求、公民自觉、企业助力,多方合力才能让垃圾分类真正落实。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杰文津 杜康 王优玲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新闻故事

垃圾分类别怕难 哼着“上海滩”学起来

垃圾分类已经全面推开,沪上人民更是迎来了“史上最严条例”。但是不要被铺天盖地的“垃圾分类详解图”吓到,让我们来看看一对上海老夫妇是如何分类的。

哼着“上海滩”学分类

朱慧玲、柏兆年夫妇住在宝山区高境镇殷高路21弄小区,60多岁的老两口,从2017年开始学着垃圾分类,如今已经得心应手。

柏兆年从部队转业,用朱阿姨的话讲,“平时话不多”,仍保留着军人的那份豪气,就连学习垃圾分类,听的都是“上海滩”的曲调。“纸巾,干垃圾,不管多湿它都是干垃圾;瓜子皮,湿垃圾,不管多干它都是湿垃圾。猪能吃的,是湿垃圾,易腐烂的能够粉碎的;猪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无害统统丢干垃圾……”

柏兆年说,这种有意思的短视频存在手机里,平时拿出来放一放,听多了,对垃圾分类就有了概念。

朱慧玲还展示了一个微信小程序“垃圾分类小助理”,能查询常见垃圾的种类。输入“面膜”显示是干垃圾;输入“奶茶”,显示“珍珠是湿垃圾,奶茶杯和塑料盖都是干垃圾”。

垃圾分类不能急 “从粗到细”慢慢来

垃圾分类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朱阿姨介绍,刚开始学分类的时候,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大概分明白就可以了,比如“能吃的就是湿垃圾,不能吃的就是干垃圾。塑料瓶、金属、报纸都能回收,而过期的药品、坏掉的灯管、充电电池就是有害垃圾”。

也有分错的时候。“老柏经常喝两口,家里的酒瓶子蛮多的。刚开始,老柏随手就把瓶子丢进了干垃圾桶。我就拣出来,跟他说这是可回收的,放在阳台上等集中处理。”

朱阿姨家里面积不大,50多平方米的空间内放置了两个垃圾桶:干垃圾桶放在客厅,湿垃圾桶放在厨房。从早上到下午,朱阿姨细数家里产生的垃圾:“早上喝了一盒低糖的统一绿茶,包装扔在了干垃圾桶;还有一些餐巾纸、碎纸头、不能用的塑料袋。”“湿垃圾桶里是香蕉皮、桃子皮、中午吃剩的虾壳、鱼骨头、摘除的菜叶子。”

有时候是在居委会开会,有时候是从电视里学到,有时候是跟邻居们交流,分类久了,朱阿姨对一些细节更注意起来。“虽然桃子皮是湿垃圾,但是核是干垃圾,因为太硬了,大骨头、枣核也都是干垃圾。”“我今天喝的饮料是低糖的,不甜,所以喝完后就把包装盒直接扔进了干垃圾桶。如果是酸奶,我就把盒子洗干净晾干再扔。因为酸奶很甜,特别黏,容易污染其他垃圾。”

“分好类之后,干垃圾就不会臭,也不容易脏。我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垃圾桶摆在客厅,糖果绿色。”朱慧玲说。

担起“楼组长”责任 发挥“志愿者”余热

受朱阿姨影响,儿子儿媳也开始注意分类。但儿媳觉得,厨房只放一个湿垃圾桶还是不方便,做菜的时候需要拆各种包装,于是准备近期在网上买一个“干湿两分桶”,“这种‘两分桶’最近网上卖得火热。”

随着“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在上海广泛推进,朱阿姨作为“楼组长”,经常与楼栋的20多户居民走动,这次拿着“定时定点告知书”,敲开了大家的门。

“开始有几户居民不愿意分,嫌麻烦,或者不相信能分好。”朱阿姨说,“我就跟他们讲分类的重要性。”朱慧玲在2017年的时候,作为积极分子去上海的垃圾处理厂——“老港”参观,“看到各种垃圾,山一样堆在一起,被巨大的抓斗抓起来,特别震撼。如果分类做不好,生活垃圾不能很好地处置,对于城市是很大的威胁。”

靠着这种熟悉的邻里关系,几户居民态度软化,愿意试着做分类,并在“告知书”上签了字。

朱阿姨夫妇俩更是主动申请做了志愿者。“垃圾分类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难事,希望能发挥‘余热’,多尽一份力。”

新华社记者 杜康 贾远琨  

(新华社上海7月1日电)  

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

新华社上海7月1日电(记者 杜康)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沪上垃圾分类迈入“硬约束”时代。对不规范分类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趋严,1日当天,上海执法部门开出623张整改单。

上午10时左右,上海城管执法总队开出了条例实施后的第一张责令整改通知书,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因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被责令整改。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介绍,1日当天,上海市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对1588个小区、406个企事业单位、1853个商家、21家酒店等进行了检查,共开出623张整改单。执法部门介绍,条例实施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如果出现违反垃圾分类规范的行为,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处罚,罚款金额也会增加。

同日,上海市公示了首批20名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名单。记者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监督员的监督范围根据其家庭和单位地址划定,目前全市16个区已被覆盖。监督员一方面根据自己工作生活习惯,随机对居民区的投放、物业的驳运、环卫的运输情况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将定期监督医院、学校等单位的分类情况,以及末端处置企业。上海各区还将公开招聘更多的社会监督员。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介绍,条例实施后,上海在进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努力消除分类过程中的违法违规现象。

上海在分类投放、驳运、运输、中转、处置五个环节间设置了双向监督机制,通过“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以及量化考核等措施,落实各方责任,努力消除混装混运情况,并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加强执法。

新闻链接

上海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六小件”

新华社上海7月1日电(记者 陈爱平 许晓青)1日起,上海市内酒店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替代消耗品,包括一次性牙刷、梳子、浴擦、剃须刀、指甲锉、鞋擦等“六小件”,以促进绿色消费和资源再利用。

这是1日生效的上海“最严”垃圾分类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一部分,沪上酒店均依法执行。

静安昆仑大酒店总经理格德·克瑙斯特介绍,酒店已不再在客房内放置“六小件”,而是根据每位客人的具体要求免费提供所需一次性用品,客人可在前台领取或由工作人员送至客房;同时,酒店新增可循环使用的旅行套装用品销售服务。

“上海推行的相关措施可以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格德·克瑙斯特表示。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规定,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以及资源化利用等活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酒店在遵循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及客源情况增加不主动提供的用品品种;上海也将适时更新旅游住宿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

携程大住宿事业群国内平台总经理杜亮亮介绍,全国酒店行业客房数量在1300万到1500万间,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对垃圾减量化有重要意义。

锦江都城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业务管理部总监秦卫华介绍,公司旗下位于上海的酒店有近120家,除了在上述酒店严格落实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举措外,公司也倡导分布在全国其他城市的更多门店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向更多旅客推广绿色消费理念。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