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史洪辉:“缝合”矿区“伤口”,疮痍“谋变”绿洲

2019-06-30 16:27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企业家史洪辉:“缝合”矿区“伤口”,疮痍“谋变”绿洲

作为能源大省,河南也曾为经济发展付出生态的代价。因采煤塌陷而满是创伤的矿区,就犹如大地上的一道道“伤疤”,见证着曾经粗放发展的模式。但近年来,河南英铂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史洪辉先生深耕矿区塌陷治理,开辟了一条塌陷区治理的全新模式,实现了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政府获益、企业获利、百姓安居的多赢局面。

塞罕坝精神,颠覆环境保护认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关心环保问题。“但大部分人的关心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真真切切去践行环境保护的又有几人? ”史洪辉说。

曾经以采矿起家的史洪辉先生深知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也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在别人还在点赞支持怀有同样想法的一些人的微信朋友圈时候,史洪辉已经像愚公移山一样,以实际行动开始探索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可行性方案了。

在电视上看到了有关塞罕坝的新闻,史洪辉坦言深深受到感召,“太感人也震撼了”。

企业家史洪辉:“缝合”矿区“伤口”,疮痍“谋变”绿洲

史洪辉表示,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

塞罕坝人民的事迹和精神,在他的内心掀起了不亚于海啸般的颠覆性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遗产?”史洪辉说。

采矿起家,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史洪辉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是一个富豪,也是一个穷人。他白手起家,依靠开矿“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以此发家致富。可以说,史洪辉人生的第一个阶段,是一个充满“草莽”式英雄的过程。

“当初开发矿山时采用的粗放式的开采方式,在我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生态保护的概念;之后转行房地产开发,采用的是撒手式的信任,所有项目只亏损不盈利。”史洪辉说,正是他这种豁达的性格,所以朋友众多;因为他的直爽,所以做事磊落大气;因为他的磊落大气,所以人生才会跌宕起伏,悲欢离合。

其实,这不仅仅是史洪辉的际遇,而是所有人都有的际遇:风光无限时迷失自己,失落低迷时看清朋友。

在蛰伏三年后,怀抱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志向。史洪辉重新审视了自己,审视了周围,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之下,决定以新的姿态在新的行业开启人生新的篇章。“我以前做的矿业,对环境有破坏,现在我要做对环境有益的事情。塞罕坝人民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创造出绿洲,我们现在的条件要好千百倍,我们要做更加积极更加有意义的事。”史洪辉说。

投身塌陷治理,践行生态修复理念

“我是河南子弟,我希望能为家乡的乡亲们做点事,也算是我对社会的回报。”史洪辉说,2018年,在经过细致的考察和商谈后,联合国内权威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央企集团公司,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力求在不增加企业和政府负担的前提下,寻求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实现塌陷区生态修复治理、政府获益、企业获利、百姓安居的共赢局面。这种商业模式目前正在实施阶段,如若顺利实现,将为河南省、乃至全国各塌陷区治理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塌陷区治理对于百姓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乃至环境保护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史洪辉说,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大众的民生福祉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同时,史洪辉获悉重庆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在荒漠化治理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后,一直密切持续关注,并且顶着烈日高温,亲自去沙化严重的西北地区考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之合作。史洪辉表示,运用他们的技术,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沃土,在实现自己生态修复梦的同时,为我国的荒漠化治理和西部大开发添砖加瓦。

广告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不对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