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国企转移雄安是首都“瘦身”大趋势

2019-01-25 10:03 新京报

北京早已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经济中心已不再是首都四大核心功能。因此,剥离国企总部及分支机构,正是首都“瘦身”的体现。

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在京国有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向雄安新区转移,在疏解中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如果说,去年5月,25家北京城建和市政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市属国企进驻雄安,还只是表明了北京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决心。此次指导意见的发布,则是一锤定音,明确了中央的态度。至此,此前舆论关于在京国企总部疏解到雄安的讨论,可以尘埃落定。

经过多年发展,北京市总部经济发育良好,发展能力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来自北京市商务局的最新信息显示,全市3961家总部企业中,创新型企业占比近七成,总部企业人均利润是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3倍。这些国企、央企总部及分支机构转移雄安,北京的经济数据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受影响。

但要看到,北京市早已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经济中心已不再是首都四大核心功能。剥离国企总部及分支机构,则是首都“瘦身”的必然。

近年来,北京也已启动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众多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纷纷转移河北、天津,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也为下一步更深层次的国企总部转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而从国企本身而言,从首都疏解出来,也是迟早的事情。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越来越“平”,总部是不是在北京,区别并不会太大。特别是,这里所说的转移、疏解,并非只是简单的空间形态变化。即如指导意见所阐述,借着在京国企总部移师雄安的契机,将实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等多重功能,最终的目的在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应该说,这是一个不低的目标。转移的同时,也是国企转型升级、优化布局的机会。这就意味着有意疏解的在京国企,需要重新规划,谋篇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指引,从战略高度认识这一次的转移,并做好相应的各项准备。同时,主管部门也应认真研判,深入调查,从产业、行业层面给出建议,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加快混合所有制在内的各项改革步伐。

事实上,这些目标要求也符合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定位。通过创新驱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身也是雄安新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转移来的国企总部也能起到创新引领作用,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纳税主体填充。

国企总部疏解,也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实体往北京周边等更大空间范围疏解,会在优化北京空间布局的同时,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