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支付巨头“纵横术”:角逐商户端 奔向海外

2019-01-07 14:16 中新经纬

来源标题:支付巨头“纵横术”:角逐商户端 奔向海外

支付行业链条中,移动端获客红利逐渐消失之时,商户端已成各家支付巨头发力重点。

根据Quest Mobile数据,2018年三季度,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增长千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按照月活用户数(简称MAU)来看,截至2018年6月末,微信支付MAU为8亿、支付宝国内MAU为7亿、壹钱包MAU逾2000万;中国银联的云闪付APP未公布MAU,用户数突破1亿。

可以说,国内用户端新增已有限,但商户端依然潜力可期。而目前支付巨头对商户端的拓展策略类似,可谓“一横一纵”:“横”是跟随出境游旅客步伐,走向海外市场;“纵”是国内线上线下垂直场景和商圈。

用户端趋饱和

支付行业玩家中,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几方,一是央行旗下中国银联,二是第三方支付巨头微信支付(支付牌照为财付通)、支付宝,其余第三方支付公司一般只在所属产业领域内扩展业务;此外,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近期也在发力支付业务。但经过多年发展,移动支付红利期渐行渐远,新增用户放缓。

根据益普索2018年10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9月末,第三方移动支付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最近三个月内使用过的比例)高达92%。其中,财付通、支付宝的移动支付交易量份额基本持平,共同占据约92%的市场份额。

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总人口的一半,未来增长空间已经有限。腾讯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腾讯支付业务的月活跃账户已超过8亿;截至9月末,支付的日均成交量同比上升逾50%;阿里巴巴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9月末,支付宝的国内年度活跃用户超过7亿。

“微信支付月活用户已经超过8亿,按照微信APP月活10亿计算,微信的月活80%是支付的月活。”2018年12月,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陈起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微信红包2014年每日收发总量约为2000万元,到2017年已增长为每天142亿元,三年时间增长700倍,这一爆炸性增长带动了更多人进入移动支付行业。特别是,移动支付更适合打车出行、吃饭买单等小额、高频的场景,目前也覆盖了一些百货等稍微大的金额。

此外,中国平安集团旗下支付牌照壹钱包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壹钱包交易规模超3万亿,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6亿,月均活跃用户逾2000万。

此前错过了二维码扫码支付爆发期的中国银联,近期也在发力移动支付。2018年11月26日,中国银联宣布,云闪付APP用户数突破1亿。12月12日当天,云闪付APP新增百万注册用户,但银联未公布云闪付APP的活跃用户数。

可以说,移动支付的用户红利期正在逐渐消失。根据Quest Mobile发布的2018年秋季报告,2018年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仅增长千万。

纵深挖潜商户端

不过在用户数趋饱和之时,移动支付量仍在迅猛增长。根据央行数据,2018年三季度,移动支付业务169.35亿笔,金额65.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9%和32.91%。这意味着潜力依然,但未来的发力点将有所不同。

支付链条包括用户端、清结算、商户端,后者正是当下发力点,即支付巨头“一横一纵”策略中的纵深策略,深度布局国内线上线下垂直场景和商圈。

目前在商户端的2C领域,线下部分,存在NFC和二维码支付两种路径。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通过二维码接入商户,银联也将二维码作为推广重点。线上部分,各家支付机构均通过将支付接口嵌入铁路12306、外卖等各大消费类APP,作为把握线上商户端的手段。

对于NFC和扫码支付,一位银联人士表示,银行的优势仍在银行卡等NFC支付,二维码支付更多是一种防守策略。另一支付机构负责人认为,NFC支付对收单环境、首单成本要求不低,对商户、收银员有较高的操作要求,而且POS机等必须是商户资质申请,需要营业执照,在小型商户群体,NFC推广难度比较大。

不过,银联近期加大了移动支付的推广力度。一位西南地区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当地央行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推广移动支付,各营业网点都安排了推广任务,并对POS机具改造、银联云闪付受理标识布放、银行前台人员和收银员培训、移动支付场景搭建、商圈移动支付受理情况进行检查。

“部分银行之前准备的POS机具没有考虑银联,因为商户端接受程度不高,现在央行要求改造。特别是要支持线下二维码支付。而且,每家银行都背负了任务要求,包括推广物料、改造终端等,要求银行自己出费用,必须完成。”上述人士表示。

“微信有专门团队负责前端商户和支付拓展,虽然微信支付的覆盖率不断提升,但是在体验细节、细分场景上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产业互联网。”陈起儒表示。

覆盖线下商圈后,对于线上,腾讯和阿里投资滴滴、摩拜、ofo等出行场景,拿下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支付场景。比如2018年12月19日,腾讯在深圳宣布,微信支付联合深圳海岸城打造智慧商圈和全生态无感停车的全国首家案例。当前,支付机构发力的重点是公交、地铁等公共出行领域,均已在多个城市推出“乘车码”。

手机厂商则选择与发卡行合作推进支付业务的策略。

“用户从实体银行卡、公交卡支付转向手机支付的趋势很明显,我们的策略是和银行合作,并帮助发卡行落地二类户和三类户,扩大消费用户数。按照监管要求,这两类账户是监管对于支付业务的主推账户类型。”12月20日,华为消费者云服务Huawei Pay业务部部长孙建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孙建发说,在支付链条中,Huawei Pay为发卡行提供支付支持,不触碰现金流。今年发展非常迅速,截至目前,Huawei Pay在2018年的发卡量同比增长3倍,交易流水同比增长4倍,交易量同比增长4倍;Huawei Pay已支持十多个地域交通卡、覆盖160多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刷卡。

腾讯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微信支付已经接入了超过80个行业的商户,线下商业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80%,并且商业支付笔数占总交易笔数的比例首次过半。

在一些支付巨头看来,支付的下一步,是产业互联网。陈起儒表示,之前,支付机构在2C的消费互联网做了很多服务和准备,但是对于2B的产业互联网上还缺少一些服务场景,因为很多商户对资金结算有很多需求。例如,集团商户如何把钱分到子商户,包括费率、扣除成本计算等。

他说,“微信支付在产业互联网方向都做了一些调整,包括云计算。我们其实更多是一个工具、链接器,我们需要场景、产业,我们把用户的吃、车、住、行已经服务得很好了,B端还有很多的机会,我们还要继续挖掘,很多行业内的系统没有办法使用微信支付,我相信未来会更加的无缝。”

横向拓展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亦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各支付巨头的“横向”策略即是跟随出境游旅客步伐,走向海外市场。

“在未来1-2年内,可以看到在全球一些新的地区,有一些和腾讯有关联的‘新钱包’出现。”陈起儒表示,腾讯已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两个地区拿到支付牌照,在一些微信覆盖率相对比较低的地区,将通过和一些合作伙伴搭建基于其他平台的支付工具。对于欧洲,原有的技术和模式不一定适合该市场,需考虑其他方式和技术介入。

目前,伴随着国人出境游的脚步,微信支付在超40个国家和地区拓展当地商户,满足出境游的购物需求,支持超过17个币种为商户直接结算。

蚂蚁金服则主要聚焦于为出境游客提供可直接支付人民币的移动支付,连接周边商家、景点、出行和退税服务等,已覆盖境外逾40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商户。此外,与战略合作伙伴打造给境外用户使用的移动支付钱包,如印度Paytm、菲律宾GCash等,已经在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支付宝的扩张布局被认为“较为激进”。阿里巴巴财报显示,2018年二季度,蚂蚁金服亏损3.52亿美元。阿里巴巴称,亏损主要是用于维持蚂蚁金服本季度在用户获取、产品创新和国际化扩展方面的投资。

对于海外业务拓展的难点,陈起儒表示,海外需要考虑很多风险,包括反洗钱、KYC等领域,例如香港没有可供KYC的识别系统,需考虑科技风险。

他表示,境外人士短暂停留访问中国,想体验移动支付,也可以使用境外五个信用卡组织发行的卡绑定微信或微信海外版(Wechat),体验电商或微信红包,但缺少KYC的必要信息会有一些限制,主要是涉及到跨境支付、交易反洗钱、反欺诈等风险,小额度的场景则基本可用。

 

责任编辑:刘雯(QF002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