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僵尸企业直接债务分类处置方式明确 符合条件的要坚决破产清算

2018-12-05 08:47 每日经济新闻

来源标题:僵尸企业直接债务分类处置方式明确 符合条件的要坚决破产清算

每经记者 周程程每经编辑 陈星

12月4日,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债务,加快“僵尸企业”出清,有效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助推经济提质增效。

此次通知明确了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的直接债务,包括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并且强调严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维持“僵尸企业”存续的行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相关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破产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方式。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直接债务,将更加科学、有效。为防止政府对“僵尸企业”悄悄“输血”,建议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与办法,可实行问责制。

破产已是不可避免的处置方式

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去年9月底至今年10月底,河南省完成处置1124户“僵尸企业”,共处置低效闲置资产175.6亿元。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此次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债务处置工作,其中包括分类处置“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的直接债务。

通知显示,依据“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的营业价值、债务清偿能力、资产负债状况等因素,按照相关法规,分别采取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债务重组、兼并重组等方式分类处置其直接债务。对具备清偿能力的去产能企业积极进行追索,切实防止恶意逃废债行为。

“以前提过分类处置,但这是第一次把分类处置讲得这么具体。”李锦说,过去处置“僵尸企业”时,兼并重组是比较常见的方式。2015年~2016年,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下,还曾强调处置“僵尸企业”要多重组,少破产。而目前相关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破产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方式。此次分类处置中提到“破产”,也说明政府处置“僵尸企业”的决心更强,将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分类方法处置“僵尸企业”。

并且,上述通知对破产提出了破产清算、破产重整两种方式。李锦表示,这说明在采取破产方式时强调不是“一刀切”,破产清算和破产重整区别很大。

“破产清算是企业没有了,但破产重整是企业还在。”李锦举例说,中冶集团对葫芦岛有色公司的破产重整,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有一部分是破产清算、有一部分是结构重组、有一部分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整体可称为破产重整。

此次通知也强调,符合破产清算条件的“僵尸企业”,应坚决破产清算。

此外,对于“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的担保债务,通知提出可自主协商处置。并且,清分“僵尸企业”和去产能企业统借债务并纳入直接债务处置。

对僵尸企业展期续贷要严格

值得注意的是,处置“僵尸企业”已有成效的同时,死灰复燃的情况却时有发生。

对此,李锦表示,经济发展过程中,钢铁、煤炭、水泥等生产资料价格出现周期性波动,使得一部分“僵尸企业”暂时“活”过来,但实际上这些企业并不具备长期生存能力,需要看清这一本质,下决心处置。同时,还有一些“僵尸企业”死灰复燃还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对其“输血”有关,背后也是出于担心影响就业、影响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考虑,对救活“僵尸企业”抱有幻想。

此次通知提出,对债务处置不到位资产负债水平持续超出合理水平且按时偿付到期债务有困难的“僵尸企业”,监管部门应严格展期续贷、借新还旧、关联企业担保贷款等业务的实施条件,禁止给予金融机构特殊监管政策支持,并对操作不规范的金融机构实施必要的惩戒。

通知还强调,严禁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维持“僵尸企业”存续的行为。落实好现有企业破产重整的税收支持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相关政策。

为加强落实,防止地方政府“悄悄输血”,李锦表示,应该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与办法,用更加“铁”的手腕要求落实。建议建立问责制,防止地方产生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要勇敢的把‘僵尸企业’的‘输血管’拔下来。”他说。

对于外界关注的职工安置问题,通知指出,支持有效开展土地再利用。“僵尸企业”及去产能企业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可交由地方政府收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收回原土地使用权后的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用于支付企业职工安置费用。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显示,“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钢铁、房地产、建筑装饰、商业贸易和综合类。

而上述“僵尸企业”占地面积往往较大。李锦也指出,钢铁行业“僵尸企业”在城市占地面积比较大,土地也成为“僵尸企业”抓在手里的救命稻草,往往想用于救活企业,而非用于职工安置。此次政策明确由地方政府收回土地用于支付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既能保障安置,同时也是清除“僵尸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责任编辑:刘雯(QF002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