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聚焦提升再发力 魅力城区展新颜 北京石景山精心呵护美丽家园

2018-11-29 08:22 北京日报

来源标题:石景山精心呵护美丽家园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石景山区面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群众的新盼望、新期待,按照“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越是超大城市,管理越要精细”的要求,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尤其是在全市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初步探索出符合首都现代化发展要求、具有石景山特色的城市管理新路,着力实施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干净整洁城市环境、构建和谐宜居家园等多项举措,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城区、呵护美丽家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百姓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石景山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始终把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城区”的同时,下大力气研究解决腾退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问题,建设了一系列为民便民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力。先后实现阜石路与石龙路节点立交工程完工通车,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示范线S1线石厂站至金安桥站区间开通运营,丰沙线入地改造工程完工通车,长安街西延石景山段道路工程竣工通车。北辛安路北段、古城南街等城市主干路范围内拆迁工作基本完成,计划年底前道路工程基本完工。刘娘府路、石景山园北I区三号路等5条城市次干路、支路实现全面进场施工,计划年底完工通车。特别是M6号线西延工程石景山区内正线范围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并实现全线交地,石景山区4个车站主体结构均已完成,正在进行装修及设备安装,全线已交付市地铁运营公司临管,苹果园站以东正在空载试运行,计划年底前开通试运营。

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缓解停车难题。石景山区主要采取利用腾退土地建设一批、利用绿地或平改立挖潜一批、利用规划配建一批的工作方式全力推进停车设施建设。2017年以来全区已累计增加近2万个停车位,有效地缓解了停车难题。其中原阜石路南侧停车场,在完成非首都功能业态疏解后,改建为约1.4万平方米的平面停车场,并已建成投入使用,提供近400个停车位,极大缓解该区域周边商场的停车压力,同时,停车场内还设置专用摆渡车,方便市民前往商场,实现了很好的接驳。

创新精准养护模式,推进“道路巡养一体化”。石景山区将日常巡查与小型修补相结合,以迅速处置道路病害为目标,组建15个“巡养一体化”班组,并配合日常车巡实现了全区养护路网全覆盖,保障市民安全高效出行,快速解决城市道路不同程度的网裂、碎裂及松散等问题。为解决机动车巡查影响交通、巡视死角多的问题,将电动车化身路政巡查车,对步道、井周边、路面裂痕等小面积破损进行随路修复,更全面、细致、安全地养护市政设施。此外,借助市政信息管理平台,通过手机软件和巡查管理系统,实现发现、转办、处理的快速传递,从拍照上传、系统分析、派发任务到修复完成,全部流程控制在24小时内完成。截至目前,共出动2359车次,自行修复2964处道路破损,约508平方米的修复面积。

维护干净整洁城市环境

石景山区始终把关系群众生活质量的小事当大事来办,以生活垃圾分类、河湖管理等领域为重点,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环境问题,努力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居住小区全覆盖。从源头减少并控制垃圾产生量,在过程中引导垃圾正确分类,有效合理地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问题,今年年底石景山区将在全市率先实现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全覆盖。自2010年开始,石景山区在居住小区中推行垃圾分类,设立4000余组分类收集桶站、9座分类垃圾楼、近400人垃圾分类指导员,并将“周四垃圾减量日”作为宣传主线,累计开展针对居民及中小学生的分类培训宣传活动千余场,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居民的分类习惯正逐步养成。目前,全区有近80%的居住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按照“干湿分离”的原则设置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全区厨余垃圾日均约50吨的分出量。

构建综合治水体系,实现守河有责、守河尽责。自北京全面推进“河长制”以来,石景山区在区级层面由区委书记及区长担任区总河长,副区长以河道为单位任区级河长,在街道层面以党、政双正职领导为街道级河长,由街道组织设立140名日常河湖巡查员,区、街河长制办公室全部挂牌成立。同时,石景山区制定“河长制”相关配套制度和考核办法,组织开展区、街两级河长巡河工作,今年以来,区级河长累计完成督导巡查53人次,街道级河长累计巡查435人次。通过区河长办、属地街道河长办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有了“河长”的守护,水环境建设因此呈现出新面貌,莲石湖非法捕捞、高井沟和黑石头沟等河渠沿线非法排污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逐步实现“政府主导、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社会共治”的河湖生态环境管理新体系。

建设和谐宜居城市家园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是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新要求,石景山区在景观提升、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家具保养等方面,摸索有效经验,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实施景观提升工程,打造魅力城市。石景山全面改造提升辖区街巷环境景观,努力打造“高端绿色、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特色鲜明”的街巷和社区环境。先后对八角西街、石门路五里坨段等24条精品大街,冬奥组委周边、鲁谷社区等6个重点区域,高井小区、鲁谷村小区2个精品小区,以及古城中心小学门前路、塔院路等15条背街小巷组织实施景观提升工程,共完成5.6万平方米广场铺装、24.8万平方米道路整修、57万平方米楼体粉饰,新建和修复围墙7.2万平方米,绿化提升3万平方米,拆除、规范门头牌匾2万平方米,安装夜景照明灯具2.4万套,架空线梳理4千余米,打造出了一批和谐、美观、舒适的街面景观,推动了全区城市结构从功能型向功能型与景观型融合发展的进程,着力打造魅力城市。

推行街巷长制,疏通城市“毛细血管”。如果城市主干道是城市的“主动脉”,那么从主干道延伸出来的背街小巷无疑就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关系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关系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按照街巷“八无两规范一创建”的标准要求,石景山区扎实推进“街巷长制”各项工作实施,制定了推进“街巷长制”工作方案、考核方案,以及小巷管家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落实专项工作资金。截至目前,全区已选派培训315名街巷长,设立449块街巷长公示牌,实现了全区685条大街小巷全覆盖;招募约1500名小巷管家,通过社会组织进行统一培训管理,建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通过“一街(巷)一长”的设立,将街巷日常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组建市容环境巡养队,爱护“城市家具”。在城市街头,小到果皮箱、导向牌,大到公交站台等设施,被称为“城市家具”。日常生活中,家里的各式家具需要时时清洁、爱惜使用,“城市家具”作为服务百姓生活的城市设施,更需要勤于保养与维护。今年7月,石景山区组建“市容环境巡养队”,主要承担全区“城市家具”的日常巡视、保洁和维护,并制定完善了市容环境巡养队业务拓展工作方案等相关制度和作业流程,实现了与区融合平台的业务对接。在日常巡查中,对影响市容环境的各类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整改,对涉及到其他单位的问题及时上报,变末端清理为源头治理。截至目前,市容环境巡养队已协调、处理解决“城市家具”破损问题100余处。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